习近平总书记论党史系列讲话中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党中央把学习党史提高到重要地位,从1921—2021这重要的100年之际,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发出号召。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了解党史国情,学习党史,能从历史的变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
一、叩问:党史教育现状问题
当前学校开展党史教育的现状如何呢?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600名六年级学生开展关于“党史知识知多少”的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前小学生们学生对党史的认知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现状:
(一)少——对党史知识了解匮乏
习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大会上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能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锻造他们优秀高尚的人格品行,培养其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定会在未来成就祖国的繁荣昌盛打下结实的基础,可见,对广大小学生开展必要的党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当前小学生对我党历史了解情况并不容乐观。问卷调查中针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知道哪一些老一辈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背景”等基本问题,有48%的学生不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68.2%的人对“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了解少之又少,除了书本上提到过的一些其他人知道的很少,更不用说党的创立背景。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小学生对党的历史了解匮乏。
(二)浅——理解认识流于标签化、口号化
从问卷中显示,学生们对于我党历史人物的了解呈零碎、浅层化,对于人物的评价,更多的是“标签式”“口号化”的,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也往往是平面的、单一的。比如,谈到李大钊,就是“视死如归”,说到毛泽东,就是“伟大领袖”。而对于党史中重要事件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事件、地点、结果等极浅层的认知程度。而对于事件背景、深层意义等,则完全懵懂,缺少刨根问底的精神,更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情感,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传承,只有深层次地激发建立起孩子们对党历史的情感链接,才有可能让孩子们知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一辈的奋斗,才能懂得珍惜和警醒,才能培养担当历史使命的未来国家的建设者!
(三)单——学习途径方式单一且有限
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党史的途径有限。被调查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受条件限制,学生们对党史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途径:学校组织的活动,如“清明节祭扫活动” “国旗下讲话30.5%,语文书28.5%,老师讲授22.4%;少数人通过课外书、网络、电视或者大人口耳相传中获得。
这些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单向接受性。单向接受式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缺乏兴趣。我们必须丰富学习党史的渠道和方式,为学生建立多维的、多元、多向的学习场所,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开展党史教育,要让小学生主动悦纳党史教育学习,把学习党史这件事转变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实在是一种考验。
二、把脉:党史教育应有特性
基于儿童立场,开展党史教育,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一)故事形象性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问卷中提及“党员的先进事迹”,大部分同学易对党史中的生动故事产生共鸣,发现,学生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其他学生听得很专心,纷纷感慨建党之艰辛。有的同学说:“李大钊真令人佩服,面对军阀的要挟,从容不迫,尤其在法庭上与家人生死离别之际,还不忘嘱托党的使命,我们小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有的同学被《金色的鱼钩》故事中老班长关心小战士,舍己为人,牢记使命的精神打动了,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动容落泪,引发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儿童,天生爱听故事的。利用这一特点,将枯燥的当党史转变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故事,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活动体验性
单一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学生疲劳厌倦,感觉到枯燥,针对儿童求知欲强、参与度高,活动体验欲望强的特点,要尽量把党史教育从单一的从纸上讲授转变为活动的、立体的、多维式的、体验式的一种教育方式,如参加党史3D馆,3D的视觉效果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个红色年代艰辛不易,感受革命者的付出与牺牲。这样的党史教育更能得孩子们的喜爱。
(三)丰富趣味性
党史教育在遵循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内容要尽量丰富,形式要更有趣味性。比如,在今年建党100周年之际,除了开展了与党史教育有关的系列活动外,同学们最热衷于“一张红色船票”的系列活动,活动中,从1921年嘉兴南湖召开的中共一大开始,通过展示从1921—2021这100周年的发展变化,每10年为一篇章,同学们手持船票,观看回答问题后才能进入下一关,这样有意义且富有趣味性的党史教育使得孩子们的参与度空前高涨。
(四)浸润持久性
党史教育应该是一种常态化持久化的学习,不是靠一朝一夕、暴风骤雨式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必须是始终充盈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必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即通过持久的环境的营造、氛围的创设、活动的开展等,实现儿童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三、践行:红色活动润童心
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党史教育的特点,我通过在学生中开展“红色基因润童心”的主题系列活动,努力让学生生感受到党的伟大,生发出对党的朴素情感。开展如下探索:
(一)“红色追星”,让儿童走近红色榜样
|
(二)“课文链接”,让儿童走近红色年代
|
(三)“回味经典”,让儿童唱响红色老歌
童心向党,唱响嘹亮的红歌。歌曲是情感最好的宣泄,我们可以结合音乐课,以及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德育专题活动。如组织红歌对唱,红歌串烧,用铿锵有力的字眼表达对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四)“红色绵延”,让儿童传承红色精神
|
|
总之,学习党史必然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4】。了解并理解党史在儿童眼中的意义,从而使儿童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党史观。【5】“身教胜于言教”,以“儿童视角”学习党史,变被动“灌输”式为主动“悦纳”式,让儿童走入当时活动中,主动理解,接纳,自觉享受学习党史的乐趣,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用丹心书写党的下一个百年春秋。
参考文献:
【1】吴德刚.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论党史系列学习体会之二.人民政协报.2021.06.21.
【2】赵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爱国信念.晋城党史网.2021.04.16.
【3】艾平.把红色基因植入童心[N].苏州日报.2021.6.11(B01).
【4】宋晓帆,余柯,陈文静.以“童心”为镜:基于儿童视角的教育活动构建与实施[J].湖南教育.2020(06):24—25.
【5】张婷,李颖.基于儿童视角的党史主题教育活动思与行:———以“一张红船票,永远跟党走”五年级主题教育活动为例[A].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