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从来都不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问题。”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和家庭认识和理解教育的“名片”。美国心理学家库铂认为作业有着积极的功能:(1)提高学业成绩;(2)增强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3)提高或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4)巩固课堂学习内容;(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6)掌握学习方法;(7)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8)加强同伴交流;(9)增进亲子关系……
但是作业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一、从作业内容来看,部分作业缺乏解释性,作业内容缺乏选择性,作业类型单一;二、从布置作业的情况看,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大,作业布置量不均,教师普遍缺乏对作业目标的思考;三、从教师批改情况来看,教师批改作业以指出错误、打分或打等级为主,学生成绩靠后的学生作业批改中没有得到关注,教师的批改方式与学生期望的不够一致;四、教辅质量堪忧
针对以上问题,书中给出了答案。针对作业内容问题,有以下改进措施。一、增强作业目标意识,提高作业针对性;二、增强作业设计的整体意识,提高作业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类型、难易不同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尝试适合的分层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多选择性;三、加强作业的学科功能意识,体现数学学科特性;四、遵循教学规律,提高作业实施科学性。五、研究探究除了书面形式以外的作业形式
针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教师可以参与相关培训,阅读文章,备课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式来提高。只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老师缺乏研究作业的意识,布置作业也是特别随意。此外,关于教师批改作业方式,书中还指出学生最喜欢的作业批改方式为“批注,指出存在问题或解决思路”而学生讨厌面批、写评语的方式。这一点对教学实践有很大帮助,在批改作业时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批改方式,让改作业更有效。
不论是作业布置,作业批改都对作业有影响,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作业反馈。研究发现,及时检查作业订正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此外,教师在讲评作业是选择迫切要讲的问题,针对学生不同需要,指出存在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单独讲评效果比集体讲评效果要好得多,不过,在大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实施起来有些困难。
作业不是一个小问题,只有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才能真正起到增作业之效、减师生之负的效果。
作业负担问题较为明显,但作业兴趣问题更为关键。本书指出,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实际上是以作业兴趣的弱化和作业负担的加重为代价的。但是作业兴趣对于提高学业成绩的标准回归系数要明显高于作业负担对于学业成绩的标准回归系数。也就是说,对提高学业成绩而言,作业兴趣的影响要比作业负担的影响更为明显,这就应验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古老却又有生命力的俗语。有了兴趣,完成作业时就会更加投入,也就会减轻完成作业时的负担感,提高完成作业的效果。
什么是高质量的作业?从解释性(目标一致性)、科学性、选择性、多样性、难度适宜度、时间适宜度、结构性等7个关键要求,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是影响作业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对学业成绩、作业兴趣、作业负担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为多样性可避免单调,可增加兴趣、减轻负担感,从而提高作业效果。
保持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确实在我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是缺失的,而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双减背景下,作为毕业年级的英语老师,我觉得我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可以从作业的兴趣性和多样性着手,结合课本主题内容转换作业形式。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和家庭认识和理解教育的“名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善作业质量,精简作业,提高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