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秋水伊人”——听蔡老师执教“专项课题”研讨课《蒹葭》有感(戈杏娥) 2017-10-27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蔡成德 所在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执教时间:2017-10-23 执教地点:南菁实验 执教内容:《诗经.蒹葭》 参加对象:语文组

又见“秋水伊人”

——听蔡老师执教“专项课题”研讨课《蒹葭》有感

戈杏娥(南菁实验)

    在邓丽君甜美的《在水一方》的歌声中,我有幸听了蔡老师执教“专项课题”研讨课的《蒹葭》,这是一堂别致生动的课。如果要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我认为蔡老师就像一位伟大的雕塑家,一刀一刀,下刀精准,把一块平凡的石头,雕刻成了在水一方的伊人。

    第一刀:先把整首诗让三个学生上黑板默写,既巧妙地检查了孩子的预习情况,解决了一些诸如“蒹葭”“坻”“沚”等易写错的字,有很直观地把整首诗呈现在板书上,就像三幅画,让孩子欣赏。

    第二刀:让孩子观察三幅画,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变的内容重复的25个字,适时告诉孩子,这在诗歌中特别是《诗经》中,这种反复咏叹来表情达意的手法叫重章叠句;变化的内容孩子们发现的是句首的“苍苍”“萋萋”“采采”,蔡老师的一个问题“这三个词语都是茂盛的意思,为什么要发生改变?”又巧妙地让孩子知道这是为了每个章节押韵的需要,顺势让孩子们找出了每一个章节的韵脚;孩子们第二个发现是“为霜”“未晞”“未已”“且长”“且跻”“且右”“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蔡老师对着一个环节的处理是教孩子逐个做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这是在交代“我”追寻“伊人”的过程,随着时间在推移,伊人的神秘面纱慢慢揭开,但是始终“寻而不得”。在这个第二刀的环节中,蔡老师不仅补充了诗歌中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更是带着孩子由浅入深的去发探索变化的内容和不变的内容之间的奥秘。

  第三刀:这又是神来之笔,蔡老师宕开一笔,让孩子们再次听美妙的《在水一方》,并比较作词者琼瑶在歌词中进行了哪些改编。聪明的孩子们一下子发现了“我”这个主语的出现,蔡老师适时地让孩子概括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也就是诗人在追寻意中人,也就是伊人。我以为到这里就会完美的收尾,但是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蔡老师又用一个问题引出了孩子们对伊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这里的伊人是实写的话,那还可以是什么?我恍然大悟,这就是对主旨深化的一个环节,对孩子思维的训练的过程。“伊人”就是指美好。这也是追寻美好的过程。虽艰难,却神秘,让人心生向往之情的过程。

  在蔡老师的“蒹葭”“白露”“秋水”的结束语中,孩子们知道了这首诗的题目可以是“在水一方”可以是“秋水伊人”。我的耳畔还萦绕着邓丽君软软的歌声。我又一次感叹蔡老师上课的教学智慧,也把蔡老师在语文教学上的这种精神看作是我追寻的秋水伊人。

(我的一点浅浅的感受,希望你不要介意我的语拙。我想把你称为“蔡”刀。鬼斧神工)

 

  • 阅读(65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