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华执教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 2023-09-29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马晓华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19-05-28 执教地点: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认识平行 参加对象:

认识平行

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    马晓华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2-93页的例9、例10和“练一练”,第94页的“练习十五”第6-7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能正确判断两线的位置关系,能用多种方法画出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摆、转、画平行线等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想象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能用合适的方法画出平行线。

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或方向一致时,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

四、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两直线相交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认识相交是认识平行的必要前提。教材依次教学认识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画垂线、认识平行线和画平行线,即凸显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到认识平行这节课,由于学生受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平面内”之类的术语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所以教材对平行的定义做了修改,不再突出“同一平面内”这个范畴,这更要求我们抓住平行的特征,帮助学生感知和建立平行线的正确表象和概念。教材对画平行线的方法没有作出具体的规范和指导,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画平行线,通过“画”进一步加深对平行线特征的感知和理解。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角等几何图形,知道了两条直线可以相交这种位置关系,也进一步认识了两线之间的垂直关系,能画出垂线段,并知道了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知识为学生认识平行打好了铺垫。

六、前置性作业:

动手实践: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方法越多越好。(每人至少画2组)

七、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中有四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生说),他们当中谁的本领最高强啊?它都有哪些厉害的本领呢?是的,孙大圣有一根千变万化的金箍棒,可伸长可缩短,今天马老师也带来了两根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金箍棒。

(一)感受平行—摆

1.情境:摆金箍棒

1)谈话:我们知道,金箍棒是可以向两端无限伸长的,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两根金箍棒看作是两条直线。

2)提出要求:用这两根金箍棒,你能摆出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吗?




质疑:同学们,像这样用眼睛看着摆,你们觉得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指出:这样做并不保险,万一摆的时候斜了一点点,金箍棒延长后仍然会相交。

2.教学:距离相等

1)启发思考: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独立思考30秒,然后利用小组中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①把直尺放在中间,两根金箍棒贴两边。

引导:这样摆行不行?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看屏幕,老师发现直尺可以紧贴着金箍棒水平地移来移去,这说明了什么?

指出:说明两条直线间的宽度是相等的。

②用直尺分别量出两端的距离,看是否相等。

说明:测量金箍棒两端之间的距离,让它们相等,其实就是在保证两直线间的宽度相等。

引导:现在老师把两根金箍棒放到屏幕中去,金箍棒可以向两端无限伸长,在第一条直线上任意选取两点AB,,过A点你还能找到两条线之间的宽度吗?(学生选择教具演示)

指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A点到下面直线的距离。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找到B点到下面直线的距离。当这两个距离相等时,两线一定不相交。

2)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不论我们是贴着直尺的两边去摆金箍棒,还是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去摆,都是在确保两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它们一定不会相交。(板书:距离相等)

3.教学:方向一致

谈话:接下来,我们换个玩法来摆金箍棒。

1)引导:以黑板下沿为准,先放置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另一根金箍棒怎样摆,才会与它不相交?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比划一下,幅度可以大一点!

2)引导:朝这个方向比划的同学,你们的感觉非常好,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这样摆行吗?他们的方向不一致了,肯定会相交。

3)谈话:现在老师来绕这个点慢慢转动金箍棒,使它们不相交。同学们来指挥,你们说停我就停,好不好?


A




4)继续引导:转动到什么程度才能停止?

启发:有什么办法可以确保两根金箍棒方向一致?

引导观察: 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有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面躺了两根小棒,现在让两根小棒同时转动起来,整个转动过程是如何保证两根小棒方向一致的?

学生发现:当角度相同时,方向就一致了

提问:再来看一下黑板上的金箍棒,现在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止转动了吗?

5)变化:改变直线A与黑板下沿的角度,学生上台转动另一根金箍棒,使两线不相交。

6)小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当两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所形成的角度相同时,两条直线方向一致,它们一定不会相交。(板书:方向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摆金箍棒和转金箍棒这两个主要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在“摆”中体会到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间距离相等,在“转”中感悟到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方向一致。初步建立“不相交直线”的正确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定义平行—思

1.定义平行

1)定义平行:同学们,我们可以去看两线之间的距离,距离相等,两条直线不相交;也可以去看两线与第三条直线所形成的角度,角度相等,方向一致,两条直线也不相交。在数学中,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平行。(板书+揭题)

2)字母表示直线a和直线b,用语言描述: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

2.解释平行

1)课前预习时,同学们已经在方格纸上画了几组平行线。老师选取了一组,并给两条直线标注量了字母c,d,同桌相互说一说它们的平行关系。

追问:能用今天学到的距离相等来解释它们为什么平行吗?

2)继续展示:再来看一组平行线,能用方向一致来说明他们为什么平行吗?

设计意图】在对“不相交直线”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揭示“平行”的概念,教学平行线的描述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与“相交”对应的直线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并能运用“距离相等”和“方向一致”解释平行现象,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特征的理解。

(三)内化平行—画

1.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过渡:在方格纸上画平行线,肯定难不倒大家。

画图:现在老师给定你一条直线,不在方格纸上,你还有办法画出一条和它平行的直线吗?试一试,完成练习纸上的画图。

2)预设:

方法1-沿着直尺的两边画 

评价:这样去画,可以保证两线间的距离相等。但是只能画这么宽,有一定的局限性。

方法2-画出相同距离的垂线,找到两个点连接起来。——本质:就是距离相等

谈话:刚才的两种画法依据的都是两直线间距离相等,用方向一致能不能来画平行线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请看屏幕。

3)引导:将三角板的斜边紧贴直线(贴),用直尺靠住一条直角边(靠),移动三角板(移),画出直线(画)。

启发:除了用斜边去贴已知直线,还可以用直角边去贴,请看屏幕。你们学会了吗?试一试,画一画。

4)小结:这个画法比较难,同学们课后还需多多练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在画图过程中,深化对直线间距离相等和方向一致的理解感悟,内化平行线的本质特征,使学生真正能用数学的原理“看清”不相交的直线。

(四)生活中的平行线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平行线,你们能来找一找吗?(出示图片)

交流重点:弯曲的公路(宽度相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行线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全课小结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直线是可以相交的,今天我们用孙大圣的两根金箍棒摆出了两条直线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就是(平行),关于“平行”,你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八、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

距离相等

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