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和亲子陪伴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父子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现实生活中母亲往往承担着照顾和辅导孩子的主要任务,母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取代了父亲应有的教育地位。父亲的缺席在当今父子关系中越来越普遍,父亲角色的缺位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将影响他们将来成年后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婚恋关系等,这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以父亲为主的角度来看父亲在父子关系中参与养育存在的问题、重要性、影响和建议等来谈一谈。
一、父亲参与孩子养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父亲角色的缺失或不足
在传统观念家庭中,父亲主要是通过经济支持和权威管理对整个家庭和孩子养育产生影响,而母亲则是孩子的直接养育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当今中国较为普遍,父亲负责工作、赚钱、养家,母亲则负责子女的生活和教育。此外,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生活节奏加快,父亲工作压力加大,导致父亲参与养育子女日益减少。大多数家庭维持着“母亲为主,兼顾爷爷奶奶为辅”的家庭养育模式,父亲在家庭子女的养育中缺位或参与不足。
(二)父亲的养育方式不当
一些父亲受到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素质的限制,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太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家长在家庭中管理类型来看,权威支配型和过度溺爱型不太适当。权威支配型的父亲强调家长权威,强调孩子对家长的服从,采用命令式管理孩子,缺乏民主和平等对话,缺乏与孩子温馨、深度的沟通交流,这容易导致孩子从小缺乏自主意识,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孩子甚至可能产生怨恨心理,随着年龄渐长,越来越叛逆。而过度溺爱型家长,则过度溺爱孩子,迁就子女,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满足,比如单亲家庭或长辈养育的孩子,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懦弱胆小或自私自利。
(三)父子之间的沟通不足
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仅有周末或假期在家生活,而父母也大多工作忙碌,因而中学生与家长,特别是父亲的沟通时间很有限。父亲忙于生计,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在工作之余,父亲能够用来关心孩子的时间很少,而有意识的主动关心孩子的父亲则更加之少。有的家庭有父子沟通,但是比较浅显,缺乏深度沟通父子间沟通频率较低,父子之间内心距离较远,父子沟通时间较少,吃饭、上学、放学甚至周末、年末。城市家庭父子沟通相对好一些,而广大农村父亲去城市打工,孩子则留守老家,由家里老人或亲戚照看,因为工作忙碌和自身素质影响,父子沟通几乎完全缺失。有时父亲想起来找孩子沟通,一般关心吃穿等基本的温饱问题,很少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四)父子沟通和互动缺少恰当的技巧
很多父亲不知道怎样有效的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权威支配型父亲做不到理解和尊重孩子,而中学生逐渐长大,自主意识发展,渴望父母能理解他们并尊重他们的自我做主权利,但父亲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紧张的父子关系;过度溺爱型的父亲,对孩子的管理引导太过松弛,与孩子交往、交流主要是顺从孩子意愿,没有真正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民主型的父亲,认可和尊重孩子,父子关系呈现民主、平等的状态,父子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一起交流对知识、生活的看法,父亲欣赏孩子的优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安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二、父亲对父子关系的重要影响
父亲在父子关系中的缺位,这或多或少会造成家庭中父子关系的疏离,使得父子之间情感连接越来越弱,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那么父子关系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一)父亲影响孩子的性别角色认知
性别角色认知是个体对自身性别生理角色、心理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认识,孩子在成长中会形成相应的性别意识和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性别的生理角色是由生物遗传决定的,但孩子成长的性别心理和社会角色,却受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参与养育孩子会积极推动男孩和女孩各自性别特征和性别判定的发展。有统计结果表明,父亲的影响要比母亲的影响要大很多。父亲可以通过自身的角色给孩子正确的认知自己的性别做出正确的示范,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对性别的认知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男孩而言,父亲为孩子提供了言行模范,逐步形成威严、独立、坚强、自信、勇敢等的男子汉形象,父亲潜移默化的陶冶使男孩的成长表现出男性化的特点。对女孩而言,父亲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异性,从父亲那里观察到男女之间的差异,学习到和异性相处的经验,跟父亲在一起会获得安全感,容易形成择偶的标准,这关系到孩子将来的恋爱和婚姻关系。
(二)父亲影响孩子的健全个性品质的形成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它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孩子个性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巨大。其中,父亲表现出积极、合作、独立、勇敢、坚强等品质,在与子女在相处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的个性特征,子女在模仿中奠定自己的个性品质基础。父亲鼓励孩子参与交往合作,努力探索,逐渐培养起来勇于探究等个性品质。具体而言,在家中,父亲的积极品质,会促进男孩形成相似的个性品质;而女孩容易形成对异性基本的看法,影响未来的婚姻感情生活。所以,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品质,父亲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发挥其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优势。
(三)父亲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着基础性作用。在家庭中,父亲一般与社会接触的范围更广,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更强,父子相处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与父亲接触得越多,其环境适应能力也就越好。相对于父亲而言,母亲的生活圈子往往比较小,与外界接触较少,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父亲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父子关系融洽,从小给予孩子陪伴和温暖,孩子更加自信更加阳光,身心能够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发挥父亲角色作用的影响
(一)父亲要创设良好家庭氛围,提升父亲在家庭中的教育影响力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发展。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因为文化素养、处事风格、沟通方式等多种因素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模式,积极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家庭里,其他家庭成员应该配合父亲优化家庭的氛围,父亲应该与母亲合力营造适合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提升自己的亲和力,让子女亲近自己并认可自己的教育方式。父亲还可以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与子女平等对话,畅通沟通交流渠道,提高父子关系的水平,提升父亲在家庭中的教育影响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父亲要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参与家庭教育
家长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成效。父亲在父子关系中属于主导地位,父亲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父子关系的发展。父亲要想提高自身素养,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跟上社会发展进程;多与其他家长沟通,多参加专家讲座,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多参与父子之间的亲子活动,缩短父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寻找父子之间的共同语言,促进父子间的沟通。
(三)父亲要鼓励孩子自主和个性的发展
孩子要从父母的怀抱中和爱护下独立成长,父亲要学会让孩子参与做决定,这些决定可以是自己搭积木,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自己去上学,自己在校完成演讲等。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去探索外部世界,在此过程中,父亲可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父亲应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旅行计划和旅行攻略,让孩子参与家庭会议活动的组织,让孩子自己总结学习的进步与不足等,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规划。在孩子做决定时,父亲可以辅助和提醒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要注意学会遵守规则,要注意社会安全事项,了解我们行为的限度,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
三、结束语
父亲在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父亲应该积极完善自身,参与家庭教育,父亲要加强亲子沟通,增强父子情感链接。父子之间的沟通会缩短父子间的心理距离,这是形成亲密的父子关系的基础,促进父子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争取做好一个子女需要的好父亲,做到不缺位、不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