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花执教公开课《9加几》 2024-09-18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0000-00-0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9  加  几

黄燕花

教学内容:教科书P86、8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计算出9加几的加法。

2.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的口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棒18根,课件

学具:10个装的框子模型图、桃子图片10个

教学过程

一、先学单导入,引入新知

出示:小猴图和先学单。

师:上星期黄老师给小朋友发了一张先学单,先学单上有这样一幅图,你们都完成了吗?都会解决吗?那黄老师要一个一个检查啦!

师:第一题,谁能用三句话说说图的意思?(请生完整说图意)谁会列式?(9+4=13)

追问:9+4为什么等于13?你是怎样算,怎样想的?带着你的先学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说的时候我们要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先......再.....就得到13了。可以吗?(同桌交流)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探讨口算方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到这里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1、数一数   师小结:对,有图就能谁出来

2、画图圈   生说,师追问:为什么只圈给9一个?,对,这样一眼就能看出10+3=13了

3、移1个  追问:你又为什么移1个过来,哦,也能看出10+3=13,那你能到黑板上来把苹果移一移吗?

4、分一分  追问:你这个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分成2和2行不行?哦,我又听出来了,你还是想到了一个特别的数字10

师:小朋友,你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但老师似乎总能听到一个关键的数字,几?你们怎么都想到这个数的呢?(对,因为10加几比较简单)想这种方法,再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师:再回想一下我们用哪些方法凑到了10(小结板书:数、圈、移、分)

2.动手操作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用一用这个凑十法?

1)小棒操作

左边摆9根蓝色的小棒,右边摆5根红色的小棒,我想知道:一共有几根小棒?算式是?9+5=14,怎样让我一眼看出这儿有几根小棒?对,移一移(生移)

预设:1.把9凑成10

2、把5凑成10

对比两种凑十法,说说哪种简单,小结:把9凑成10简单

2)“试一试”

出示9朵红花、7朵黄花图。

师:现在没有小棒,只有图我们怎么办?

引导圈一圈。

学生先圈出10朵,再计算。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9+7=

师:没有小棒,没有图,我们还可以?(引导分一分)

师:把几分成几和几?接着怎么算?

指名完整说计算过程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可以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3. 引导观察,总结规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三个算式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比比谁的眼睛亮,能一眼看出来。

1:算式中都有一个9。

2:都把后面一个数分成了1和几。

3:都有一个10。

师:10是怎么得到的?

生:9加1得到的。

师:你们都是火眼金睛。这些算式中都有一个9,都是9加几的算式。(板书课题)我们计算9加几的加法时,先把第二个数分成1和几,9加1得10,10加几得十几。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师:9加几的题目还有哪些?(生说,师板书)你能算哪一道?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听。

交流

板书:9 + 2、9 + 3、9 + 6、9 + 7、9 + 8、9 + 9。

交流得数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我发现第一个数都是9.

2:我发现后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大。

师:加号前都是9,加上的数在慢慢地变大,得数也在随着慢慢地变大,下面一题的得数总比上一题大1。

师: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少的1哪去了?

生:9加上1凑成了10。

师:真聪明,的确是借给9凑成了10.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交流自己创编的解决问题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

师:算完后上下两题比一比,同桌小朋友相互说说这里藏着什么小秘密?

1:两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都是9。

2:第一题是先算9+1=10,再算10加3等于13。第二题也是先算9+1=10,再算10加3等于13。

师:对,其实我们在算9加几时,只要按上面的连加来计算。

3.“蚂蚁推箱子”游戏。

课件出示蚂蚁推箱子图,明确:用9加下面每一个数。

指名口算。

同桌口算比赛。

(评析: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小猴数桃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自主探索,总结经验

课前我运用先学单组织学生探索9+4的算法。根据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总结计算方法。首先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4的算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个和9个合成10个,然后再把剩的3个加上就是13个。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尊重学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最后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