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 2024-09-20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徐新悦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4-09-20 执教地点:成华高级中学 执教内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参加对象:成华高级中学、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一、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解读】:“结合实例”说明需要给定教学情境,“分析”说明行为水平层次的要求为“理解”。可以以某一个大城市为例讨论本节内容,特别是生活在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中的学生来说,讨论利用居住地内发生的变化来研究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变化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会使教学更有意思。

二、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该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在必修2整个教材中,前面四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这四个主题,本章的主题则是交通。第一节学习了交通运输的五种主要方式和布局,这与初中地理有重叠部分,为下一节的学习打基础,因此重点在于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和影响上,这又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从而形成整体性的地理思维。

该节教材分为“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两部分,符合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个教学因子,第一个教学因子“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教材以嘉兴、株洲和武汉三个城市为例,从交通运输线的“兴”与“衰”两个方面,阐述了交通运输方式变化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第二个教学因子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通过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说明影响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各种因素,通过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案例以及最后的活动,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城市与城市化”一章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了交通运输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商业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并在本章第一节具体了解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人文地理的基本的案例分析法,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能力,并且培养了较强的迁移运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地理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 掌握交通运输对聚落分布位置、空间形态及兴衰的影响,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位置、密度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以嘉兴、株洲和武汉为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位置影响;

2.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额观点,培养学生城市交通布局和建设的责任感及热爱祖国的感情。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水平1

能够在简单情景中,辨识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和不同地区商业网点的特点(综合思维);能够辨别典型城市的空间聚落形态(区域认知);能够认识家乡的空间聚落形态(地理实践力);理解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间的互相促进作用(人地协调观)。

水平2

能够通过具体情景和案例,简单分析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能够对比说明山区和平原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影响(综合思维);能够简单分析典型城市交通运输对城市布局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区域认知);能够简单分析交通运输对任意一个城市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对一个商业中心形成和布局的影响;理解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间的互相促进作用(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难点】

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读图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

方法流程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人士,要买房,以下因素中,哪三个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周边的娱乐项目丰富、房价合适、周边有较好的商业中心、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社区文化浓厚、生活设施齐全、具有升值潜力)

学生自由表达个人观点。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表达观点,既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引入了新课学习内容。

温故知新

教师先对相关的基础内容加以回顾。

1.什么是聚落?

2.什么是聚落空间形态?

3.常见的聚落空间形态有哪些类型?

【多媒体展示】三种常见的聚落空间形态图。

【教师讲解】教师评价和纠正学生回答的问题。

【教师板书】条带状、团块状、松散状。

学生积极的回顾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引导环节

教师对旧知的复习,属于新知探究前的引导,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一: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教师过渡】很好,你们对该知识点掌握地很牢固(掌声鼓励)。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分布的位置及空间形态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探究材料: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武汉城市略图”(通过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

 

问题:

1.1949年至今株洲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如何扩展的?

2.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如何扩展的?

   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学生通过读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和表格的梳理进行总结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学生先阅读株洲和武汉城市略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进而认识到铁路和水路等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株洲市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航道,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

分步探究—结果呈现—总结评价

通过株洲和武汉两个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获得新的认识。

探究二: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探究材料:案例“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

问题:

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而扩展的情况(完成表格)

 

问题:嘉兴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受什么因素影响?

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阅读课本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分步探究—结果呈现—总结评价

表格的梳理和对比,让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呈现更加清晰。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的有了方向。

探究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阅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2、为什么很多高速公路旁建造一个大型服装市场?建在这样地方有利可图吗?

3、完成表格

阅读案例3,思考:

4、北京的商业中心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5、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理解交通与商业中心发展变化的关系,最后进行总结)

学生以小组问单位进行讨论。

 

1、交通最优原则

2、高速公路沿线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大量的购物者,商业网点建在那里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

4、相对应的交通变化,钟鼓楼市场衰退与大运河运输地位衰落、运输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后两个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联系。

分步探究—结果呈现—总结评价

表格对比了山区和平原的交通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问题的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对知识结构的总结,对学生语言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并升华探究主题:

城市的发展以及商业网点的分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无疑,交通的影响至关重要,城市发展方向的变化,必定紧随交通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当然,交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只有这些,同学们如果能关注时代事实发展,一定能发现更多的“交通好处”。

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和评价后,进行自评和反思。

教学反思(包括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

 

探究结束,要对整个探究进行一个总结,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发展和提升。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优点:此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始末,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具体问题的设计。

不足:但是过多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过低,对于教师而言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间,把握好节奏。

 

 

  • 阅读(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