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宁《爱想“怎么办”的教师成长快》读后感 2024-09-2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教育需要劳逸结合

在教育的田野上,我们如同耕耘者,播撒知识的种子,期待收获智慧的果实。最近,我阅读了一系列关于教学实践与学生需求的文件,它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引发了我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先,文件中提到的“学生需要休息”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个体的需求。我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否曾想过,舟也需要停靠的港湾,学生也需要休息的驿站。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户外数学游戏。我们用石子摆出数字,用树枝画出几何图形。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放松了身心,更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让我意识到,适当的休息和活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文件中提到的“老师不想下课”的现象,也让我反思。我们常常因为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教学热情的高涨,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极限。有一次,我准备了一个关于分数的课程,内容丰富,案例生动。但当我看到学生们疲惫的眼神时,我意识到,我应该适时地放慢脚步,给学生们一些消化和吸收的时间。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计划,将课程分成了几个小节,并在每个小节后加入了互动和讨论环节。这样的调整,不仅让学生们有了喘息的机会,也让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再者,文件中提到的“观众效应”,让我想到了公开课上学生们的表现。在众多老师和同学的注视下,学生们往往能展现出平时难以见到的积极和热情。但这种亢奋背后,往往是对休息的渴望和对疲劳的掩盖。因此,我在公开课上,会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地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中也能得到适当的放松。

最后,文件中对“眼保健操”的讨论,让我意识到了保护学生视力的重要性。在紧张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定期提醒学生们做眼保健操,也会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视觉放松的元素,如观看教育视频、进行视觉游戏等。

通过这些文件的阅读和思考,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的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