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计划 2025-06-12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2025刘生权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立足江阴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青年语文教师专业核心素养与教研能力为根本目标,紧扣“撰写和确立研究课题”与“研究高考题”两大年度主题,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通过系统化、实践性、协作式研修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反思型”的跨越,为江阴语文教育持续注入活力与智慧。

二、 年度核心目标

课题引领力:工作室成员完成一项校级及以上课题的选题、申报书撰写与立项;形成2-3个具有江阴特色、聚焦教学真问题的优质课题研究方向。

高考洞察力: 深度解码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及新高考卷)命题规律与趋势,成员独立完成高质量高考真题分析报告不少于2份,并能将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应用于课堂教学与备考指导。

成果转化力: 促成课题研究与高考研究互哺共生,产出可推广的教学案例、策略论文或校本资源包,力争在市级以上平台交流或刊物发表。

三、 重点内容与具体措施

主题一:撰写和确立研究课题——从问题到方案

1. 问题挖掘与选题聚焦 (第一季度)

活动: “我的教学真问题”沙龙。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困惑、新课标要求、江阴学情,进行问题梳理与初步聚焦。

活动: 专家讲座《开启教研课题申报之门:精准选题与高质申报》。邀请省市教研专家或高校教授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起点与方向。

任务:每位成员提交1-2个拟研究问题及简要说明。

2. 文献综述与方案撰写 (第二季度)

活动:工作坊《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与综述》。掌握知网等平台使用,学习提炼研究现状与缺口。

活动: 实战指导《课题申报书的规范撰写与核心要素》。导师一对一辅导,重点突破研究目标、内容、方法、预期成果的撰写。

任务: 成员完成选定课题的文献综述初稿及课题申报书初稿。

3. 开题论证与优化完善 (第三季度初)

活动: “课题开题模拟答辩会”。成员进行开题陈述,工作室导师团及外聘专家进行质询、论证,提出修改建议。

任务: 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课题申报书,正式提交申请。

主题二:研究高考题——从解题到命题

1. 真题深解与规律探寻 (贯穿全年,侧重第二、三季度)

活动: “高考真题切片分析”系列活动。按模块(现代文阅读、古诗文、语用、作文)分组,对近五年真题进行精细化统计、比较(考点、能力层级、材料类型、设问方式、评分标准)。

活动: 专题研讨《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维度与落地形式》。结合新课标,深入理解命题立意。

任务: 每位成员提交所负责模块的年度高考命题分析报告(含数据、趋势、教学启示)。

2. 命题实践与反拨教学 (第三、四季度)

活动: 工作坊《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命制技术与规范》。学习科学命题流程、题干表述、选项设置、评分细则制定。

 

活动: “我来命一道高考模拟题”实战演练。成员选取特定考点或情境尝试命题,工作室内部互评、专家点评。

任务: 成员基于研究成果,设计1份体现高考趋势的单元测试卷或原创模拟题,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收集反馈。

3. 备考策略提炼与应用 (第四季度)

活动: “高考研究与教学改进”案例分享会。成员交流如何将高考研究成果(如文本解读方法、答题规范、思维训练点)融入日常教学和复习课。

活动: 研讨《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化复习策略》。探讨如何利用学生答题数据调整教学重点。

双主题融合与升华

活动: “课题·高考”双驱论坛 (第四季度中)。鼓励成员展示课题中期进展(尤其是围绕高考评价、命题规律、教学有效性等方向的研究)如何与高考研究相互印证、相互促进。

成果: 引导成员思考并实践:如何以课题研究(如“基于高考命题趋势的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培养路径研究”)指导高考备考?如何从高考研究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如“高考作文情境化命题对日常写作教学的启示研究”)?

四、 活动形式与保障

多元形式: 专家讲座引领 + 工作坊实操 + 分组研讨碰撞 + 案例分享互学 + 线上社群交流 + 教学实践检验 + 成果展示汇报。

导师引领: 充分发挥工作室主持人及核心名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提供个性化辅导。

资源共享: 建立工作室共享云盘,汇集课题参考资料、高考真题库、分析模板、优秀案例等。

校际联动: 适时与其他区域名师工作室或市内学校教研组联合开展活动,拓宽视野。

过程管理: 制定详细月度活动计划表,明确每次活动主题、目标、任务、负责人。建立成员成长档案,记录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果。

五、 时间安排(概要)

1-3月: 启动双主题,聚焦“问题挖掘与选题聚焦”(课题),启动“真题深解”(高考)。

4-6月: 深化“文献综述与方案撰写”(课题),系统开展“真题深解与规律探寻”(高考)。

7-8月: 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课题),暑期集中研修(可侧重高考命题实践或课题文献深化)。

9-10月: 课题进入研究实施阶段(课题),“命题实践与反拨教学”(高考)深入。

11-12月: “备考策略提炼与应用”(高考),“课题·高考”双驱论坛,课题中期检查与成果初步凝练,年度总结与成果汇编。

六、 预期成果

显性成果: 工作室成员课题立项证书集;高考真题模块分析报告汇编;原创高质量模拟试题集;教学改进案例集;相关主题论文或报告(争取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

能力提升: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意识普遍确立;对高考命题的洞察力、分析力及教学转化力大幅提升;形成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区域影响: 形成可推广的“课题+高考”双研修模式经验;工作室成果惠及更多江阴语文教师,提升区域语文教研整体水平。

本计划旨在以“撰写和确立研究课题”锤炼青年教师的学术思维与研究能力,以“研究高考题”提升其教学的针对性与前瞻性。双轮驱动,务实笃行,助力江阴青年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腾飞,为擦亮“江阴教育”品牌贡献语文力量。

  • 阅读(2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