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交织探绿碳,学科融合育新思
——江阴市张蕾名师工作室第14次研修活动
为进一步加快工作室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江阴市初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暨张蕾名师工作室第14次研修活动,于2025年6月13日在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举行。工作室成员本着对地理教学的热爱和个人专业发展的共同追求,认真钻研新教材,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反思。
本次公开课由牟娅老师与何燕萍老师联动,以《向绿而行,低碳行动 —— 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为主题,紧扣当下生态环境热点,深度契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对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的培养要求,给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地理跨学科主题课堂。两位教师借助对热带雨林固碳功能的探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践行低碳生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让地理课堂成为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阵地。
牟娅老师开篇“漫游雨林,走进‘碳库’”环节,以森林固碳原理为切入点,通过“合作探究1”让学生聚焦光合作用这一核心知识,从生物与地理学科交叉视角理解固碳过程,搭建起知识认知的基础框架。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简述原理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与知识迁移能力。第二篇“图说雨林,认识‘碳库’” 环节,牟娅老师巧妙运用数据表格与饼状图绘制任务,推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2”。从依据课本图表填数据,到计算比重、绘制图表,再到分析热带雨林全球固碳贡献,层层递进。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地理数据处理、图表绘制与解读技能,还在分析热带与其他热量带森林碳储量差异中,强化了综合思维,理解热带雨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地位。
何燕萍老师在第三篇“向绿而行,低碳行动”环节聚焦“合作探究3”与实践活动,从探讨雨林消失的影响,到设计公益广告、制定低碳计划,实现知识向行动的转化。学生在社会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实践任务中,深化了人地协调观,明确个体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课堂也从知识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彰显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两节课都以合作探究为主线,从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到共同设计公益广告与低碳计划,为学生创造了充足的互动交流机会。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分享观点、补充思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参与热情与课堂活跃度高。
研无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远。随后张蕾名师工作室成员对两节课进行了诚恳的评价。大家高度认可两节课的整体思路和学生活动创设。将地理知识与生物、化学、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生物学的光合作用原理来解释固碳过程,利用数学方法绘制图表估算固碳能力,借助艺术形式(设计公益广告等)展示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家也对课堂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可操作建议。
最后由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张蕾老师做了评课总结。她指出地理跨学科主题课堂应在以下方面做些提升:1、进一步深化跨学科融合:可引入实时卫星影像检测热带雨林的变化,给学生以直观感受;2、进一步提升与现实的关联度:可对比不同国家的雨林保护政策,学生进行角色扮演;3、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做任务更有目标,路径更清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