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逐字稿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帮老师猜一个谜语:
有这样一座城,抗战八年,在人数不足九万人的情况下,却选择两万人参军参战,五千儿女捐躯沙场,被新华社称赞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大家猜猜这块宝地是何处?(阜平县)
先烈精神千秋颂,英雄浩气万古存。2024年是祖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为追忆历史,缅怀先烈,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身为阜平县红色纪念馆馆长的宇文,特举办“十一|追寻红色足迹”的活动。现以著名作者孙犁先生的《山地回忆》为蓝本,面向全校同学招募展厅活动策划师,期待大家的独特创意!
馆长在整理馆内藏品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双袜子,大家猜猜他是什么材质的呢?(麻布)
麻布的主要原料是苎麻,而苎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草本植物,其纤维细长、坚韧,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和吸水性,被西方誉为“中国草”。而孙犁的这篇小说中,也仿佛出现麻布,请同学们以麻布作为支点,抽丝剥茧思考一下,本篇课文围绕麻布写了哪两件事呢?
(*阅读的时候请结合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去思考)
|
一 |
二 |
时间 |
1949.10.1(84小节) |
1941年冬天(5小节) |
地点 |
天津市 |
阜平县的一个小村庄 |
人物 |
“我”和一个农民代表 |
“我”和小姑娘一家 |
起因/经过 |
看见他还穿粗布裤褂,想起他女儿“我”做袜等事 |
小姑娘看到“我”冬天没穿袜子,后来给我做了一双袜子 |
结果 |
买两身蓝士林和一身红布,还买一点红布和黄布送他 |
发展为“我”与一家人的革命情谊 |
两件事相隔八年,一在农村一在城市,用几尺布和一双袜子把它们串联起来了:
“女孩子给我”做布袜子。后来“我”帮她父亲贩枣子赚了钱,给她买了织布机,她学会了织布。 抗战胜利后,我一时大意丢失了袜子,激荡起我的回忆。
八年后,“我”见到她爸爸穿的还是土布,于是想起当年的许多事,并打算买些“洋布”送给她家。而她爸爸又希望多买点红布和黄布,做一面国旗。
这样的安排使故事情节环环紧扣,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自然圆合,也使叙事顺序有所变化,避免平板单调。
(任务二:心直口快藏真情)各位小小策划师参透脚本后,需要对展厅进行布置,首当其冲的是需要立一个人物竖牌,馆长想将妞儿这个人物立在C位,但是遭到一些工作人员的阻止,有人觉得妞儿性格过于泼辣,不符合展会主题,应该将少年八路军作为主角,请你帮馆长从《山地回忆》蓝本中,寻找依据,说说馆长选妞儿作为C位的缘由。
现在给同学们3min,圈画出与妞儿的人物形象相关的语句,做好批注。
(阅读要求:圈画出那些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从人物刻画角度作一些批注)
在红学研究中,对王熙凤有这样一句评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的就是语言描写的传神,文章中也有许多描写妞儿的语言,如第31小节:“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反问句的形式,调侃的语气,看似心直口快、泼辣,实则饱含对八路军战士的细心和留意。
又比如第55小节:“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貌似责问,其实是希望“我”不要客气,体现密切的军民一家亲的主题。)
再比方说78小节:“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体现出妞儿作为一位进步女性,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彰显她的勤劳干练的本色。
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神韵写得精彩非凡。除了传神的语言描写,还有几处笑和细节值得我们同学一起来品味推敲的。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微笑是最短的距离,连接两颗心灵。文中的“我”和妞儿之间的矛盾和争执也靠着她的笑容化解。
如21段“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25段“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
27段“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59段“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从妞儿的几处笑,我们读出了一个讲卫生、天真、爽朗的小姑娘的形象。
刻画人物在细微处见真章,夏衍也曾在《给一位作者的信》一文中,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作者头脑里积累的生活细节愈多,作者笔下表达这些生活愈准确,作品才能真实、生动、感人。”孙犁的《山地回忆》无疑是佳作一片,其中的细节描写也很值得各位小策划师去揣摩品味,细节一女孩儿发现我未穿袜子,给我做袜子,在我和她父亲去卖枣子的时候给我们准备早饭,引起大伯的沾光调侃,那老师想问同学们了,为什么在自己父亲还没吃饱穿暖的前提下,妞儿还要给我做袜子、做早饭呢?这是因为——阜平县的百姓对抗日战士的支持和鼓励,这就是真正的军民一家亲。
除了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以外,文章内还有很多重要他人对妞儿进行评价,其中女孩子的姥姥说她“不会说话”,而“我”则说她“很会说话”,姥姥的话是否全为批评,“我”的话是否全为赞扬?
姥姥的不全为批评,“我”的不全为赞扬。
从上下文看,她父亲先说:“我们
最终,馆长还是将妞儿放在展览的中心位置,以便大家的欣赏,也让更多的阜平民众在祖国诞辰之际,听到如此动人的故事。
任务三:细水长流书赞歌
本次展馆活动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游览者为人物壁画拍了一张照片(如下图),有同学为照片配料一首小诗,请你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帮他补全。
阜平儿女立于天地间
伟大的英雄儿女
立于茫茫天地间
像一名哨兵
守护着敌后的广阔土地
守护着_____________
守护着_____________
守护着_____________
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明天
........
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要告诉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密码箱”,里面收藏的东西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比之更珍贵的宝贝——回忆。
孙犁先生对阜平县的回忆无非是意蕴深远的。结合相关链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荷花淀》、《嘱咐》是其代表作。孙犁的小说秀雅、隽永,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曾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白洋淀派”的主要代表作。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在他的《村歌》。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回忆往昔战斗生活中建立“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小说并没有正面表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中的军民情谊,而是着眼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大作家孙犁,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专属于他的山地回忆,课间请同学们继续阅读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感悟作者笔下小人物的向善、务实、求美。并利用身边的资料积累素材,了解红色根据地——阜平县的英雄人物和典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