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置性评价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研究
——学历案
课题 |
译林版小学英语三下Unit7 Period2 |
设计者 |
刘译丹 |
|
学习主题 |
Know more about fruit and vegetables |
时间 |
2024.5.29 |
|
课标要求 |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 |
|||
前测结论 |
前置性评价的内容必须与即将学习的主题高度相关。对于“On the farm”主题,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农场常见事物的词汇、描述农场场景用到的句型(如It is... They are...句型),还可以涉及学生对农场生活的了解程度、对农场文化的初步认知等。同时,也要考虑与后续学习过程的衔接,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通过本课前策结果可知,约95.6%学生基本掌握了农场上动物类、水果类单词音、形、义,也能熟练运用识物类句型进行问答,但对蔬菜类单词以及农场类单词的复数认知有欠缺。因此对第二课时的学习“如何了解更多关于农场”有一定的期待。 |
|||
学习过程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通过观看农场主题的动画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直观途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农场知识的感性认识,利用形象记忆法快速积累词汇. |
筛选并剪辑适合预习阶段的语法讲解动画视频,在关键知识点处设置暂停、提问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在介绍“What are these/those?”句型时,视频画面暂停,弹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完成问题链提问熟练运用特殊疑问句“What’s this?”“What’s that?”“What are these?”“What are those?”对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单数或者复数事物进行提问,并能准确回答,如:“What are these? - They are apples.”“What are those? - They are horses.”,掌握问答时的主谓一致原则。 |
||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复习运用前课所学重点词句,明晰学生对特殊疑问句结构的初步感知,特别是针对复数事物提问的“What are these?”“What are those?”句型,判断他们是否能够在简单情境下尝试运用,知晓其语义及回答方式。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2.在小组合作搭建“村庄秀”比赛、角色扮演(扮演农场主、游客、动物等角色)、农场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中,实践运用所学句型和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村庄秀场景,场景中有不同距离、不同种类的复数事物。首先展示一幅画面中有近处几只小鸡的图片,教师指着图片问:“What are these?”,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chickens.”,重复几次问答,让学生熟悉句型;然后切换到一幅远处有一群羊的图片,教师问:“What are those?”,再次引导学生回答,强化对远近提问句型的区分,学生模仿老师的例句,结合图片进行造句练习,初步掌握句型运用。 |
搭建完“村庄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用所学单词、句型向全班介绍自己组的农场,如“Welcome to our farm.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a big pond. The farmers are working hard. What are these? They are our lovely pigs.”,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回答台下同学的提问,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巡视各小组搭建“村庄秀”情况,适时提供帮助,如解决道具使用不当、小组分工冲突等问题,鼓励小组创新设计,提醒学生运用英语交流,观察学生角色扮演进展,确保互动顺利,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3.通过回顾课前已读绘本《The village show》,重新分组,部分学生扮演农场主、游客等角色,模拟农场一日游场景,游客向农场主询问农场情况,Tom和Zara分别介绍自己农场上的物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交流。 |
Tom和Zara分别介绍农场特色、日常劳作等,展示农具使用方法,运用刚学的知识进行对话交流,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farm?I usually milk the cows and plant vegetables. What are those? They are tomatoes. We all like them.” |
对话结束后互相评价,指出对方优点与可改进之处,填写评价表,提升口语交流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
设计意图:以绘本为载体,丰富学生农场、乡村主题词汇量,呈现复杂句式,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法运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
后测结论 |
1.语言知识掌握:学生对农场与乡村主题词汇有显著扩充,如精准掌握“tomatoes”“beans”“cabbages”“carrots”等词,且能在口语、写作中灵活运用描述场景;对复杂句式理解加深,像“They are ...”句型描述展品,介绍特色农场动物,语法运用准确性提升。 2.阅读技能进阶:信息提取能力变强,能迅速定位绘本关键内容,推理判断更敏锐,阅读思维深度拓展,阅读速度也因技巧娴熟有所加快。 3.文化感知深化,深入领略西方乡村文化魅力,理解乡村秀传承传统、凝聚人心的意义,对异域风俗包容欣赏态度增强。 4.绘本阅读点燃学习热情,超70%学生主动阅读同类主题资料,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涨,小组讨论踊跃发言,课后创意作品(续写、手抄报等)丰富多样。 5.小组合作默契增进,分工从混乱到有序,各司其职,沟通协调顺畅,冲突解决及时,团队协作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渐成常态。 |
|||
教学反思 |
||||
结合本课教学,根据实践反思 一、解读课标精神,语法教学评一体化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面 情境创设不足。语法教学常脱离真实语境,单纯讲解规则,如一般现在时,学生虽知结构,却难在描述日常情境时灵活用。以“On the farm”为例,若没农场实景或模拟情境辅助,学生不易理解“What are these?”“What are those?”对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复数事物进行提问。 2.学生方面 •学生主动性欠缺,学生被动接受语法规则,未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少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动力不足。个体差异难兼顾,课堂节奏统一,基础弱的学生跟不上,如名词单复数变化,基础差的还在记单词,学优生已掌握用法,两极分化加剧。 3.评价方面 重结果性评价,常以考试检测,一张试卷定优劣,忽视过程性,如小组讨论语法运用、课堂发言表现,无法全面反映学习动态。讲评多关注错题答案,未深挖错误根源,如学生混淆名词单复数,未剖析是规则不明还是粗心所致,不利于改进。 4.一体化衔接问题 教学中各环节沟通不畅,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困难,评价后调整不及时,学生不清楚学习效果与改进方向,资源浪费,效果打折。 二、利用前置性评价,实施语法教学评一体化 前置性评价精准定位学生现有水平,教学便可针对其潜在发展区设计。若学生对复数的学习,教师引入单数,设置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熟悉领域迈向临近的陌生语法,推动个体发展;小组合作时,成员相互启发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内化。依据前置评价结果构建情境,使语法融入兴趣点,激发学习动力;情境难度契合学生水平,从简单日常迈向复杂专业,逐步进阶。教师基于前置了解,课堂提问有梯度,关注学生反应,适时追问引导;学生因前置评价明晰自身问题,主动参与互动,提问求解,形成双向奔赴的知识交流场。 三、基于前置性评价,阐述语法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下面以江苏省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下Unit7 On the farm ?第二课时为例,阐释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本节课前置性评价体现在: 一、教学目标前置。 本节课我需要学生了解绘本The village show的故事梗概,并在Village show的主题语境下了解更多关于农场的内容,所以我在前置性评价的预习单里,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初步感知与本节课有关的蔬菜类,动物类单词。 二、学情前置。 通过review板块,复习课文story time,在检验学生对第一课时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能对接下去的英语学习活动的推进有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如何精准实施教与学?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What are these /those以及其答句They’re…进行问答。通过教学目标的前置,我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就始终围绕核心句型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最后到迁移创新。并且从词句篇三个维度进行层递性推进。第一个英语学习活动为了体现前置性评价的精准实施,我设计的是复习大课文,并从大课文的summary引出核心词汇动物和水果的复数。再从复数的讲解中,教会学生注意“S”的读音/z/和/s/,因为复数的读音是三下的重难点,为了避免学生消化不了,我们去除了加“es”、“ies”的种类,可以在第三第四课时实施。从词到句的推进也是运用游戏的方式,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特点,还是采用了游戏方式,在练习复数后,设置了动物逃亡的小设计,我们去试着抓住他们,就可以自然引出单数答句和复数答句。 三、英语学习活动从village show的主题语境出发。 首先抛出核心问题农场主、游客分别会准备什么,从而带领学生结合主句型,进行词汇的拓展,从on the farm的animals和fruit到vegetables,有梯度的提升。核心句型也在每个英语学习活动中,有梯度的增加。从询问What are these /those以及其答句They’re…我们慢慢加颜色,加How,那么这里我没有注重再次巩固练习What colour和How are the…?是因为我们在三上对colour和How有系统的讲解,所以放在这里,是为了让学生能感知和表达农场上各种物品的颜色,形状,口感。也是为最后形成语篇,也就是最后的Vote环节做铺垫。所以我认为我的每一步都是为最后迁移创新的语篇服务,每一个活动都是精准到位。 四、贯穿全程的动态评价。 1.丰富过程性评价。观察课堂学生参与语法讨论活跃度、小组合作默契度;批改作业不单看对错,分析单复数错误类型,统计高频错误在课堂针对性讲解;定期开展单复数知识竞赛,以农场主题设计抢答、闯关题目,考查知识掌握与运用速度。 2.精准结果性评价。基础题考查基本语法结构,提升题侧重语法在复杂情境的运用,拓展题涉及语法与其他知识综合,如写一篇有创意的农场短文,含单复数的运用,不同水平学生按需选做,全面、精准衡量学习成果,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让“On the farm”语法学习扎实且高效。 |
||||
字体要求:中文宋体小四,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行间距22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