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置性评价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研究
——学历案
课题 |
译林版《英语》四下Unit3 My day (Grammar & Extended reading) |
设计者 |
周芝霞 |
||
学习主题 |
Make the day reasonable |
时间 |
2024.4.10 |
||
课标要求 |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 |
||||
前测结论 |
前置性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目标,并引导他们朝着明确的学习方向前进。通过本课前测结果可知,约95.5%学生基本掌握日常活动类词组的音、形、义,也能熟练运用活动类句型(When/What do you …?)进行问答,并且了解绘本Tom's day,对第二课时学习“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有一定的期待。 |
||||
学习过程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1.根据故事插图中的时间节点和相应的活动类短语,回顾Mike一天的活动,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 |
1.主题歌曲复习已学词组。 2.图文结合复述Story,复习已知句型。 3.拓展更多的时间表达。 |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运用目标句(In the..., I usually ...at...)正确复述Mike一天的活动,并拓展新的时间表达,学生能否正确说出。 |
|||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根据书本图片和关键给出了目标句,以不同形式复述Story课文内容,并拓展更多的时间表达,旨在帮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重点词组,并正确表达不同的时间,为本课所学新知做好铺垫。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2.通过设计Mike的朋友Tom想了解Mike一天的活动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合作问答讨论Mike的一天,学习理解重点句型When do you... in the..?并思考讨论Mike的一天安排是否合理,引出合理的一天包含:daily work,study,sports,fun and housework.拓展四个重点词组。 |
1.基于Story,两人合作,讨论Mike的一天,教授句型When do you... in the..? 2.思考:Mike的一天是否合理?拓展重点词组:read books, play ping pong, listen to the music, clean the room。 3.游戏巩固新学词组。 |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完成问答(When do you ... in the..?--I...at...),学生同桌两人,问答讨论Mike的一天。并观察学生能否总结并提炼Mike合理的一天包含哪几个方面。 |
|||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通过讨论Mike的timetable,引出重点句的学习,并让学生试着分析合理的一天包含哪些活动,引出五大方面,并拓展新的词组,学生初步理解、懂得评价他人的一天,为后续评价他人一天安排的合理性做铺垫。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3.通过回顾课前已读绘本Tom's day,运用What do you do in the...?-- I...in the...两人合作谈论Tom一天的活动,再通过给Tom的一天设计合适的时间点,运用实践重点句When...?知道在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点做比较合适。 |
1.找一找、划一划,同桌问答交流Tom一天做了哪些事情。初步理解目标句What do you do in the...? 2.给Tom一天的时间设计合理的时间,同桌两人运用单元核心句型When do you...?开展主题交流。 |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找到并谈论Tom一天的活动。并小组讨论,给Tom一天的活动设计合理的时间,能否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
|||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通过课前阅读的绘本了解Tom的一天,情境中教授目标句What do you do in the...?,学生初步理解句型。并通过给Tom活动设计时间操练When...?句型,在话题交际中理解和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4.Chant呈现Song time中Peter上午的活动,之后猜测并引出其下午的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迁移运用核心句型What do you do in the...?和When do you...?思考Peter的一天是否合理,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出“合理的一天是劳逸结合的”。 |
1.改编Song time关于Peter上午活动的歌曲,chant呈现。 2.先猜一猜,再出示Peter下午的活动,两人问答谈论,以chant形式呈现。 3.根据Peter上午和下午的活动,复习合理的一天除上述四个方面,还可以添加housework,由此设计Peter晚上的活动,两人合作chant呈现。 4.复述Peter一天的活动,思考Peter的一天是否合理?得出结论:合理的一天包含daily work, study, sports, fun and housework。因此合理的一天是劳逸结合的。 |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运用两个话轮谈论Peter的活动,合作输出是否跟得上chant,最后会从五大方面评判是否是合理的一天,总结出合理的一天是劳逸结合的。 |
|||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创设新的情境Peter的一天,在新的情境中结合本课两个重点句型,学生运用两个话轮会谈论并设计Peter的一天活动,会从五个方面评判一天活动是否设计合理。 |
|||||
教学目标 |
学习活动 |
效果评价 |
|||
5.迁移创新,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自己合理的一天,并会输出介绍自己一天的活动。 |
1.选择六个活动,完成自己的时间表,合理设计。 2.语篇输出,分享自己安排合理的一天。 |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结合五个方面,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是否做好劳逸结合。 |
|||
后测结论 |
根据后测统计,发现100%学生会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活动,做到劳逸结合。100%学生掌握了绘本故事融入后习得的句式,能结合教材所学,在新的情境中使用What do you do in the...? When do you ... in the...?及其回答。100%的同学能小组合作,谈论他人的一天,但有个人学生羞于表达,有待锻炼。 |
||||
教学反思 |
|||||
结合本课教学,根据实践反思 一、解读课标精神,厘清语法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问题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传统的“规则与结构”教学模式已逐步向“理解与表达”转变。新课标强调语法教学应注重“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统一原则,因此,我们需要将语法教学贯穿于各个课时,使其成为语言表达的框架,而非单纯的规则讲解。下面就以关键问题的解决,厘清语法教学新内涵: 问题1.中年级没有语法课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年级的也有语法知识点,教学中包含语法教学。语法教学应渗透到各年级、各单元的不同课时,以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并运用语法知识。 问题2.如何理解前置性评价?前置性评价是指向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基于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相互作用,共同致力于课堂效果的提升。 二、基于前置性评价,阐述语法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下面以译林版《英语》四下Unit3 My day第二课时为例,阐释具体实施策略: 1.从单元整体视角,分析单元整体目标 通过研读单元教材,本单元教学内容为Unit3 My day,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通过讨论麦克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围绕“如何规划自己的一天”这一单元主题。让单元内Mike's day,my day、Miss Li’s day等各语篇子主题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建立逻辑关系。依托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建构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大单元大观念,最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正确谈论自己或别人的一天的作息安排,表达真实的生活状况,并能在实践中有序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每一天,使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义,从而养成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基于单元内容分析,重组后构成单元话题链,设置四下Unit3单元整体目标如下: 从上表可见,根据大单元主题“如何规划自己一天”,各课时教学内容与主题意义均已设定。其中,第二课时笔者基于单元主题创设时间表并贯穿全文,基于Mike的时间表,合作讨论并教授学习重点句型When do you...?;之后,插入已前置学习的绘本Tom's day,学习句型What do you do in the...?并在情境中运用实践When句型;之后根据Song time歌曲,改编并迁移创新Peter's day,在新情境中运用两个话轮谈论彼得的一天。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置并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以语篇形式完整呈现并分享,学以致用。作为语法重点的第二课时,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语言能力目标 (1)能运用第一课时所学词组及本课所学read books,go running,play ping pong,listen to the parrot,clean the room等,描述人物日常活动。 (2)能熟练运用句型When do you ... in the...? I ... at ....和What do you do in...? I ... in the ...询问一天相应时间节点的活动内容。 2.文化意识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规划自己的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3.思维品质目标 (1)能根据自身,设计自己合理的一天活动。 (2)能根据图片、关键词,进行合理猜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学习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简单绘制timetable,并根据时间表简单描述自己的一天。 (2)学生能运用When do you...?句型询问他人做某事的时间,并会谈论。 (3)学生能合理创编设计规划自己一天的活动,并安排合理的时间。 2.围绕“学前”“学后”设置前置性评价 (1)学前学习能力评价前置 在教学活动启动之前,教师需要事先摸清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准备情况。建构主义学表明,学生在正式学习前便能进行自学探索。借助前置评价手段,教师可以精准评估学生在课前对学习目标的认知深度,进而据此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确保其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匹配。本课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核心句型When do you...in the...(时间)?在情境中会谈论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学前基础与能力,在前置性评价设计中要求学会表达Story中出现的、以及一些简单的活动和时间。学生能否达到这个要求,教师根据目标对学生进行前置性测试,通过复述Mike一天的活动,检测学生是否达标。 (2)学后学习效果评价前置 学后,既可以指单个教学活动的终结,也能够涵盖整个教学流程的结束。教师往往会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预先构想整堂课的教学成效,并据此逆向规划每个独立的教学活动,先铺后垫,顺利达标。本课教学后,学生能够正确谈论自己或者别人一天的作息安排,并能在实践中有序、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每一天,包含日常工作、学习、运动、娱乐、家务等,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为达到这个效果,教师以目标效果为起点,倒推学习过程:活动一,以Story中Mike一天的时间安排为抓手,提问迈克一天安排是否合理?分析并引导学生归纳,Mike的一天活动有:daily work, study, sports, housework.合理的一天应包含这些方面;活动二,设计Peter晚上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Peter上午和中午的活动已包含四个方面,晚上可能会怎么安排呢?学生就会从合理的一天可以包含五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样才是合理而又张弛有度的一天;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自己合理的一天,学生自然就会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