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后感 2025-09-0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构建语文“真学课堂”刍议

——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感

冯卫东教授《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中对真学下了定义: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在课堂生活领域里,在教师较为适切的引导帮助下,以及必要或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下,并受惠于其他个体良性互动和群体给予的有益影响而根本上由学生主体自能完成并进而引发他们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经验增长,情智和谐发展的行为。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解释真学这一理念,明确真学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儿童认可好课真学的一个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只有孩子的发展才说了算。接着他又从六个方面追问假学,对我们平时课堂上惯有的碎问,追求的行云流水、圆满,多多益善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最后他提出要从九个方面重构课堂,从而激活学能,助力强学,促成敢学,走向活学。语文的教育既是知识的教育,也是素养的教育,因此,从学科特质上来说,构建真学课堂将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

一.真阅读,深入文本内核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踏踏实实的阅读必不可少。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往往是为了读而读,并不能取得实效。在预习阶段,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将文章多读几遍,如果只是以熟悉内容为目的,没有带着问题的思考,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可能沦为低效的阅读。在课堂上,读书的形式也纷繁复杂,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如果可以将单纯的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形式变为实现相应教学目标的活动,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尽其用,在朗读中走进文本的核心,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如余映潮老师在《纪念白求恩》一课中,让男生读叙,女生读议,以读带析,一石双鸟;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用女生朗读的舒缓靓丽和男生朗读的沉稳深沉来区分情感,这都是真正的阅读,也是真学的课堂。

肖培东老师在《祝福》一课中给了学生长达20分钟的阅读时间,在这长时间的默读中,也许我们会感到沉闷,但是潜入故事中的学生是真真正正醉心于字里行间的。于是,在后来的课堂上,才有了深潜之后的爆发。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成长的就是真学的。

二.真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

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往往都能听到孩子们热热闹闹的回答。没有思维梯度的填空式提问很受孩子们欢迎,即使不读课文,没有经过思考,也能将老师的问题中留白的部分填好。 如果课堂上充满了这样浅层的热闹,那就是浮于表面的假学了。

提问首先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其次,在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延伸疏导,说出学生想说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 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同时,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当然,当教师在运用问题进行教学时,也应该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有缺陷或问题,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真合作,实现师生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自身的优势,愈来愈受到重视和运用,在语文课堂上亦是如此。然而仔细观察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普遍存在一种“有形无实”的现象。凡向别人展示的课就必安排这么一个环节,似乎少了这一环节这堂课就缺了什么,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当成教学的点缀,往往不管问题的难易,不给思考的时间,就急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排学生“呼”地转身,整个教室“嗡嗡”一片,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的结果就算完事。有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自己成了旁观者,放任学生“无的放失”,使得交流内容“开放无序”,导致合作过程混乱,质量无法保证。摆脱这种课堂中的伪“合作”,全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真学。

        首先要划分好合作学习的小组,还要注意小组成员不同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的组合,以便形成学员之间的“积极互赖”,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协调者、报告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其次,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在需要的时候(课文重点处,课文矛盾处,思维求异处)才进行的,如果过于频繁地使用则很容易导致合作的高耗低效。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应时时反思六种假学,努力的用真教促进学生的真学,实现师生的共成长!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