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思政教学及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2025-09-02
网站类目:工作室概况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浪潮中,人工智能为思政课教学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人工智能赋予的不仅是技术工具创新,还是教学理念、教学路径及教学策略等诸多变革。AI时代,教师应回归初心,实现认知觉醒,唤醒自己的心灵,不断赋能成长、持续精进、走向卓越。今天两位资深的同伴和一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和分享,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策略,帮我们进一步打开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


讲座一:

8月18日上午,江苏溧阳中学陈文娟老师和江苏徐州中学武小东老师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高中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两场专题讲座。面对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临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的新挑战。两位老师结合自己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运用人工智能的具体做法以及所思所悟所想,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智能机器-学生”三者的互动协作关系,要求从课前了解学情、课中学习方式转变、课后实践指导三个方面探寻人机协作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方法创新的思政课教学新路径。陈老师以 AI 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场景中,AI 技术存在清晰的能力边界:其在知识传递、技能训练等标准化教学环节可发挥高效优势,能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而教师的核心价值则体现在通过学科整合、项目式探究等教学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协作能力 —— 这正是 AI 难以替代的教育内核。

在实践应用环节,武老师简单介绍了 6 大类主流 AI 教学工具的功能特性,并结合学科教学案例,演示了如何将 AI 工具融入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评价反馈等教学全流程,为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实操方案。两位老师多次反复强调,AI赋能教育的未来图景中,教师的价值不仅未被削弱,反而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不可替代性。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学习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活”的要素——是文化意义的诠释者,让冰冷的信息升华为有温度、有深度的文明积淀;是隐性知识的传递者,将人类独有的情感、直觉与经验薪火相传;是知识重构的引导者,赋能学生在快速迭代的知识洪流中持续创新与批判;更是价值理性的守护者,为数字时代迷茫的灵魂提供道德航向与伦理底线。

讲座二:

下午,无锡第六高级中学校长陆敏刚教授的《专业进阶与专业境界—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讲座,系统阐释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迪与思考。陆校长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告诉了我们一个草根教师走向卓越名师的路径,对我们触动很大。未来的日子,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目标路径,坚定努力方向,砥砺奋进前行,不断追求卓越,力争早日成为省、市级教学名师,同时要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跟着优秀的人走出自己的路,找到专业成长的航标,迈向职业生活的更高处。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让我们一起且学、且思、且研、且行,不倦耕耘,深耕课堂,正心修身,向上生长,向阳而行,沐光绽放,以专业成长为舟,以激情与热爱为桨,向光→追光→成光→发光”,在自己的教育征途上扬帆远航。


主持人点评:

    陆教授系统阐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与路径,既有理论引领,又充满实践智慧;而陆校长真挚的成长叙事,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从草根走向卓越的清晰足迹。这既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也是一次行动的召唤。愿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明确方向、持续精进、勇于突破,在追随光的同时,最终也成为照亮他人的光,共同走向专业成长的新高度!


学员感悟一:

     上午听了陈文娟老师与武小东老师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者,应理性看待AI。后面我要主动提升 AI 素养,善用技术却不依赖技术,在人机协作中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塑造正确价值观的 “智慧伙伴”。

     下午,有幸聆听了陆敏刚校长关于《专业进阶与专业境界》的专题讲座,深受启发,收获颇丰。陆校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为我们在教育之路上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他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师行业的现状,让我对自身职业有了全新认识。在专业进阶的路径上,陆校提出了“教书匠”“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概念,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清晰的目标,后面,我将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在教学实践、反思和阅读等方面更加努力,向优秀的同行学习,主动与优秀的教育同行建立联系,将每一次教学实践都视为一次修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学员感悟二:

     上午听了武小东老师和陈文娟老师围绕AI赋能政治课教学的经验交流分享,我颇有感悟。AI为政治课教学带来了诸多新可能,在课堂场景营造上,借助AI能打造虚实融合的空间,让学生更生动地接触知识。作业环节,将AI思考与学生思考对比,能促进学生思维完善,还能培养他们对技术的甄别能力。评价方面,AI的精准反馈也有助于教学优化。不过,我们也得看到存在的问题,像教师技术素养需提升、技术与教学内容适配等。未来,要让AI更好服务政治课教学,教师要提升自身,同时合理利用AI,让政治课更具活力与实效。

     下午陆校长分享的从农村草根到如今的成长经历,格外动人且有力量。这一路,他肯定也像我们今天探讨的那样,不断对抗“熵增”,主动去汲取新知识、接触新环境,在专业发展上内外兼修。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教师成长没有固定的起点限制,只要有对教育的热爱,肯去探索、去突破,就能在教育这片天地里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AI遇上思政课,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AI赋能思政育人的变革,终归是“人的变革”——既是技术应用能力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的重塑。智能时代的思政教师,既要做技术的“驾驭者”,善用资源革新、互动升级、评价重构的契机;更要做育人的“守望者”,在技术狂飙中守住思政课的政治底色与人文温度。愿我们带着今日所学,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专业成长的新高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