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蔡元培《美育与人生》有感 2025-09-0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美是自由的呼吸

——读蔡元培《美育与人生》有感

周秘竹

翻开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与人生》,原以为会读到晦涩难懂的美学理论,却发现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温暖的智慧。这位北大老校长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美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课程,而是一种让普通人“活得更像人”的生活哲学。

蔡元培说,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有超越物质需求的精神追求。我们终日为衣食奔波,若只停留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层面,便与动物无异。美育正是那把将人从纯粹物质生活中提升出来的钥匙。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每天上下班路上的那棵老榕树——以前总是匆匆走过,后来尝试驻足片刻,看阳光透过叶隙洒下的光斑,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微不足道的“审美时刻”,竟让规律的生活有了一丝诗意。这就是蔡元培所说的“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的初级体验吧。

书中有一个观点特别打动我:美育能培养“宁静而强毅”的品格。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扰乱内心。蔡元培却认为,通过审美活动,人可以获得一种内在的定力。我联想到身边那些有艺术爱好的朋友——喜欢书法的同事能在笔墨间找到平静,热爱摄影的朋友通过镜头重新发现世界的细节。他们未必成了艺术家,但却在生活中多了一份从容和韧性。这种状态不就是蔡先生所说的“不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能保持内心平和”的境界吗?

最让我深思的是蔡元培对“完整人格”的阐述。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单一技能的专家,而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美育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平衡了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工作与生活。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价值观,往往过度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导致许多人成为“片面的人”。蔡元培的提醒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人生不是一场纯粹的功利竞赛,而是需要感受美、创造美、体验美的丰富旅程。

合上书页,我意识到美育其实很简单。它可以是读一首诗时的怦然心动,听一首歌时的莫名感动,或是凝视夕阳时的片刻出神。这些体验不需要昂贵的门票或专业的训练,只需要我们愿意给心灵留出一点空间。

蔡元培的《美育与人生》最终告诉我:美育不是生活的装饰品,而是生活的本质。它让我们的眼睛不只是用来寻找目标,还能发现美好;让我们的耳朵不只是接收信息,还能聆听美妙;让我们的心灵不只是计算得失,还能感受温暖。或许,这就是“活得更像人”的真谛——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世界里,为自己保留一份感受美的能力,让生命不仅有长度和宽度,更有深度和温度。

 


  • 阅读(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