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摘录与心得 2025-09-0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阅读随记表2025.7

姓名

程鑫鑫

书名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

日期

2025.7

 

精言评书

1、新名词。IB,国际预科证书课程,可能是世界上最具素养的课程体系。项目化学习,世界上可能是最跨界的学习方式。4C,世界范围内最核心的教育目标逐渐聚焦到诸如4C这样的目标: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创造性与主动学习;交流与合作;跨文化理解与全球视野。

 

精彩摘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信息的意义过程。学生学习时应基于自己与世界互相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并把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通过主动探究与发现“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生的主动活动不是静听,回答“正确答案”,而是完成“动手做”活动,收集资料,分享想法,主动探究,发现知识。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无限循环的,一个问题的结束开启新的理解和新的问题,学生用新理解和新问题继续他们的探究,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读书心得

我读了张悦颖校长的《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本书详细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学校开展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带给我很多新视角。她将国际IB课程本土化,以每周4天学科课程、1天综合主题项目活动为架构,探索了传授和体验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操作思路和实践路径。 

本书探索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题选择和任务群的设计,根据不同的主题探索如何在课程之中融入21世纪对人才关键知识和关键技能的需求。不仅突破了国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琐碎化的瓶颈,还提供了丰富的任务案例、学与教的故事,对校长和一线教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他们学校的IB课程已建立严密的科学框架,包括六大主体的超学科主题,并以四条隐性课程线索概念、技能、态度、行动支撑起了课程的架构。下面我将介绍书中提到的一些项目,并谈一谈对我的启发。

首先介绍的是“自我认识”项目的设计,他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深度的不同,在不同的年级设置了不同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比如一年级重点带领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和结构,二年级讲遗传和家庭,三年级时情绪和管理,高年级从更高的角度谈人与人的独特性、公平、公民的权利和责任等。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自我表达”的项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观点,引起他人的共鸣。不同年级的课程组成了项目群,每一个项目都又具体以课程和活动的方式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规划。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自我表达”的项目,这个也是我校学生当前比较弱的能力,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情、艺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观点,向外界传递和分享自我独特的信息,引起他人的共鸣。将文学、艺术和科技的学习内容都包含在了自我表达这个项目中,让我觉得印象深刻,对我们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组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践行思考

在我所接触的众多教育项目中,我尤其关注一个将“自我表达”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这个项目的核心理念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在于通过美术这一独特的媒介,让学生勇敢地挖掘并呈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和技巧,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探索自我,理解自我,并通过画面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同时,结合“自我表达”的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设计一系列与年龄相符的活动和课程模块。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涂鸦、剪纸、拼贴等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更为复杂的绘画、雕塑、版画等艺术形式,深入探索自我,表达个人的思考和观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公众演讲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解释创作的灵感和过程,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反馈和建议。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作品,更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如何接受和应对不同的意见。

在我校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尽管学生们在学术和美术技能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在“自我表达”这一关键领域仍有待提高。因此,将“自我表达”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课程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和平台,更能帮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将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 阅读(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