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浅谈中国山水画教学对中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路径》 2025-09-0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探究中国山水画教学对中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路径

——以山水画意境之美为例

摘要: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常能够引发人们深远的情感共鸣。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通过欣赏和创作山水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画家寄情山水,写心写情,表达他们的世界观,表达中国人对山水独特的情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将成为学生一生的伴侣和指南,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教学培养;中学生;世界观

一、意境之美的内涵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山水绘画的艺术美与个性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特色,而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的创造。历代的文人、画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审美理念,都曾对“意境”这一术语作过深刻的阐述。比方说,古人对唐朝王维的作品有一句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就是要把画中的意境与诗结合起来。北宋郭熙在《诗经》中提出了四个“可”的境界,分别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并把“可居”作为最高的境界。清人关重光在“实景”、“真景”、“神景”等方面的论述,更突出了他的境界。

对于“意境”,近代和近代的画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李可染认为,“意境”是一种艺术的灵魂,是一种将客观事物的精华和主观情感的升华,通过艺术的高度处理,使之与景物相结合,借景抒情,形成一种艺术与诗歌的境界[1] 。刘正强的作品注重“意境”,以自然的情趣为基础,让作家的抒情和想像,引起观者的联想和共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认为,“意境”的独特性,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意蕴深邃,发人深省,富有魅力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本质就是画家在风景画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如何营造出一种令人神魂颠倒的情景,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营造“意境”,不仅可以提高绘画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让观赏者获得思维的启迪,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在山水绘画中,追求更高的意境,不仅仅是画家自己的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能引起观众心灵共鸣的方式[2] 。

二、意境之美对中学生形成世界观的影响

1.提高审美能力

美学是人对于美的一种感觉,一种对美的认知,一种对美的主观鉴赏。在初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美术教育在这个阶段显得更加重要,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审美素质,就必须对其有基本的美学素养,并能从事基本的美术创作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艺术教学的重心是要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普通生活中所蕴涵的美,以一种正面的美学观点来感知世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审美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而这种个性的审美观念,将会对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很大的启迪与指导作用。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在审美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对美的引导,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对美的探索,对美的创造,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良好的审美观可以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一种对艺术的热爱,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欣赏身边的这个世界,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格个性的培养

美术教育对中学生个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是其一项重要工作。在这里,同学们可以通过定期的画展、作品鉴赏长廊等方式,与世界各地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他们既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又能传达出丰厚的文化内涵。透过欣赏,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如何影响他们的艺术表达,进而对他们的世界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创作所体现出的情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好的美术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对生命、自然、人情的深刻思索,这种思索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对生命的认识与追求。而通过美术作品,学生对其所表达的感情与理念产生了共鸣,从而对其人生观产生了影响。在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探究中,可以提高对美的感觉,深化对各种文化的认识,进而形成一个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世界观。

3.陶冶情操

山水画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历史和独特审美特点的艺术形式,其意境之美常常能够触动人心,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情感共鸣是一种宝贵的情操培养。通过欣赏和创作山水画,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相呼应。

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表达,还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认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体会生活的美好与意义。这样的感知过程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以意境之美形成世界观的策略

1.结合学生生活,构建绘画情境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教学中的渗入,就必须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情境,让学生把艺术课程的知识同传统文化内容和个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艺术传统的认识,是教师的重点。

因此,老师可以从色彩、画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作品的意境等方面来展现其主要的魅力。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解释“笔墨结合,达到妙境变化”等理论知识,可能会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造成局限,很难理解山水画的特点、结构和内在意境,进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受到了影响,甚至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相关课程内容的兴趣。所以,老师们应该建立起一种以生活为导向的美术教学情境,用一种既有趣味性,又能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将传统美术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3] 。

比如,在讲解山水画法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将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法展现给学生看。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用动画的方式把这些场景转换成了山水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如青山碧水等。在此过程中,老师可指导学生从一些具体的细节着手,例如运用渲染、留白等技巧,来组织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创造活动。这样,就可以把学生所熟知的生活要素,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去,从而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在提高学生的山水画创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个性和修养。

2.形成问题引导,深化主题理解

在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多数老师都是采取一种“单方面”的教学方式,并将其与课文题目相联系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创造活动。但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参与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生对美术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美术课堂中的时候,老师们要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特征相结合,设计出一些有意思的课程问题,让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传承[4] 。

例如,老师在安排学生研读《寄情山水》一书时,不但要训练他们的画技,也要让他们了解山水画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他们了解山水画的画法。在预习环节,老师可以提问:“在我们国家的艺术文化发展历程中,有哪些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风景上?他们的特征是什么?”透过这些问题,老师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画意蕴。通过了解山水派诗人的优良素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和人文情感,从而得到启发和影响。通过这样的课程提问,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情感,并将其慢慢地应用于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进而提高同学们的艺术核心素养。

3.设计合作探究,感受作品意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协作能力越来越重要。按照“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基础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到他们的个性思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性知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如传统山水画的艺术性教学,往往要求学生进行集体探究。所以,在进行美术课程内容教学的时候,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学会构建相应内容的课堂合作项目,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索,形成对作品意境的直观认识,并了解其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5] 。

比如,在讲到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及主要特征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课题,并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在小组活动中,能使学生逐渐领悟到“诗情画意”的意境,领悟到“构图,渲染,留白,表现”等一系列的画法。在探究绘画特色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指正,分析山水画风形成的时代背景,探究山水画风的“诗画合一”特征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不但能提高画技,更能深刻体会到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与意境之美。在小组工作中,同学们可以学习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合作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发展团体意识和团体精神。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与内涵的认识,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与尊重,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四、结束语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深远影响着中学生的世界观。通过山水画教学使学对中国的美学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深入讲解其意境之美,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产生积极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和人文精神,真正领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将对中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贺振宇.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J].  2022(1).

[2]  吴幸玲,蔡蕾.论新媒体教学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以《咫尺千里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公开课为例[J].中国新通信, 2022, 24(7):3.

[3]  朱伟青,刘月娥.诗意与风骨:基于宋元山水画鉴赏培育中学生的文化自信[J].美术教育研究, 2022(14):158-160.

[4]  王向明.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4):3.

[5]  周念.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6(8):3.

  • 阅读(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