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教研促提升,一轮复习明方向
2025年9月9日,江苏省江阴市高中地理徐海龙名师工作室与甘肃省张掖市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成功开展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张掖市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代表王耀东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活动围绕高三一轮复习教学展开,分为课堂展示与评课研讨两大环节,旨在共同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转型与复习策略优化。
01 课堂展示活动第一阶段,由江阴市工作室成员、南菁高中王莹老师执教高三的一轮复习课《海水的性质》。王老师以扎实的教学设计和新高考导向的课堂组织,系统引导学生复习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对自然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核心内容。
本节课以“课标解读—考情分析—知识建构—考点突破”为主线展开。王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海水温度的基本概念、热量收支机制和分布规律,通过问题链推进知识梳理,结合“海洋锋”“垂直梯度”等新概念解析,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思维。课堂还引入“鲍鱼养殖与转场”“北大西洋飓风生成”“海洋温度锋”等真实情境与高考真题,强化学生对海水温度影响因素及其地理意义的理解,突出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评课研讨环节,两地教师围绕课堂实施与复习策略开展深度对话。
毛裕君老师指出,本节课对“大气运动”这一影响因子分析透彻,体现出多尺度空间思维的教学意识;徐志华老师肯定了教师对考情和课标的准确把握,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平衡讲授与探索的时间,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孙小艳老师认为,课堂通过问题链推进复习、层层剖析新概念,有效助力学生构建思维框架。
叶先进老师在评课中充分肯定了本节课在一轮复习教学中的示范价值,并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地理复习课的优化路径提出四点深刻见解:
第一,复习选题与设计应主动对接新高考要求。他指出本节课以真实情境和高考题为载体展开教学,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素养导向”的转变,是一次“脚踏实地的开端”。他建议在后续复习中进一步加强新高考真题的研究和融入,尤其在综合题和探究性任务的设计上,增强学生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第二,补充素材应精心设计、有机衔接教材。叶老师强调,本节课在“海洋温度锋”“鲍鱼转场”等素材的使用上具有创新性,但需更加注重与教材主干内容的融合。
第三,课标解读要细化落实、贯穿素养主线。他认为本节课在课标落实方面有意识但还需进一步细化,建议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学科素养明确分解为课堂学习目标,并通过问题链和任务设计实现“素养对点”,让每一环节都有清晰的素养落点。
第四,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自主与图像工具使用。叶老师特别提出,基础知识复习可借助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回归课本、梳理要点,教师再精讲提升、构建框架,“把课堂时间真正还给学生”。他强调,地理复习尤其要重视学生图像能力的培养,建议增加绘图、用图、析图的环节,例如绘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曲线、标注洋流与温度锋分布等,通过图像语言深化空间理解,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徐海龙老师评课意见指出,王莹老师执教的《海水的性质》高三一轮复习课备课充分、选材精当,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积极,讲练结合紧密,是一节注重实效、训练扎实的复习课。徐老师认为,本节课突出亮点在于教师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的综合培养,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分解复杂问题,并选取契合教学内容的高考综合题进行拆解和训练,有效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也从教学研究的视角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在课堂情境设置的深度挖掘、学生即时生成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以及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自主归纳原理和规律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徐老师特别强调,对海水温度的研究,不仅应关注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更应立足人地关系,深化理解海水温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探讨如何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推动人类与海洋关系的和谐发展。
王耀东老师表示,本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质与思维含量的示范课。王莹老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引导者”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和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与知识迁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南菁高中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的扎实基础。他指出,本节课突出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的针对性与前瞻性,紧密结合新高考要求,将课标解读、考情分析与真题应用融为一体。尤其在“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海洋锋”等环节中,教师通过高考真题的嵌入和层层剖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明确备考方向,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
王耀东老师特别提到,课后研讨环节中,两地教师围绕问题链设计、生成资源利用等维度开展的深度交流,体现了跨区域教研的优势。徐海龙、叶先进等教师的点评精准深刻,为高三复习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认为,此次联合教研有效促进了两地教师的理念互动与策略共享,为新一轮高考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区域协作的范例。
本次活动展现出江阴、张掖两地地理教师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探索与专业思考,为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提供了区域协作、共研共进的成功范例。双方表示,将继续深化跨区域教研合作,共同推动高中地理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