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青阳实小+胡林+食物的旅行 2025-09-16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胡林 所在单位: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5-05-16 执教地点: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 执教内容:食物的旅行 参加对象:江阴市小学科学教师近100人

食物的旅行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胡林

教学目标:

1、知道并描述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形状、作用等,并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够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重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通过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消化器官的位置、形状、作用。

难点:建构食物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具体消化情况,画出并修订自己的食物“旅行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猪胃、一次性手套、食物消化围裙。

学生准备:科学书、实验记录单、文具。

教学过程:

一、以常见“胃病”导入,认识“胃”。

1.谈话导入

秋天,是冷热季节交替的时节,每当这时期往往就会发生一些常见病,比如胃病

2.案例分析,了解学生前概念

哪些原因会导致犯胃病?

3.确定胃的位置及方法

1)胃在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2)设疑:猜测是对还是错?怎么判断?

3)解暗箱方法从解剖到借助设备:插管摄影、x光片、ct影像等。

4)正确找自己胃的位置

4.演示并介绍猪胃,引导关注胃的形状、大小、结构、作用

那人的胃是怎样的形状呢?有多大?有怎样的结构与作用呢?

5.认识胃的形状、大小

胃在肋骨下方偏左,上腹部,由平滑肌组成。胃在空腹的时候有50-100ml,粗管状,也就是1-2拳头那么大,吃饱了可以达到1.5-2升,增大10-20倍。

(设计意图: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强。采用从生活到实际,通过“胃”这消化器官的探究,扶着学生进行探究式建构,从位置、形状、大小、作用等方面逐层深入,为其它消化器官的学习打好样,便于学生发现与交流,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画食物“旅行图”做好铺垫。)

二、画食物“旅行图”,引发对食物消化的全面关注。

1.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的胃,知道了胃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作用等,在那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怎么去到胃里面的?又从胃到哪里去了?

2.画食物“旅行图”

3.思考交流

4.想一想,怎么判断画得对与错?

(设计意图:通过“胃”这个中转站来降低学生画食物“旅行图”的难度,给学生思维一定的方向,更易于画出正确的消化器官及消化过程,通过这个活动来了解学生对消化器官的认知前概念。)

三、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其作用。

1.科学阅读(一)明确消化的名称、位置、形状

阅读书本P52

2.交流与修正

你发现你的食物旅行图有什么问题?怎么改?

3.交流小结

思考食物的旅行都经过哪几站?在哪里?长什么样?

4. 利用“食物围裙”交流食物“旅行”经过的名称及位置

组内交流到展演

5.拼图强化再巩固

辨一辨这是消化消化器官?怎么认出来的?请把它们移动到人体正确的位置上。

6.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各消化器官的名称、位置、形状,这些消化器官是怎样工作的呢?又有什么作用?

7.科学阅读(二)找出并初步消化器官的作用

再次阅读科学书P52

交流

8.观看真实食物消化过程视频,了解消化器官的具体作用

交流、追问:看完视频,你对食物消化和吸收有什么新的认识?

9.学生演绎食物“旅行”过程,说出食物所到的位置、名称、作用

10.对比了解肝胆的位置与作用

食物经过肝胆了吗?肝胆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11.当回小医生,寻找肚子疼的原因

肚子这里痛,你觉得是哪个器官有问题?为什么?

(设计意图:用科学阅读的方式进行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的学习,先学后反馈,通过实践联系来巩固学习消化器官的名称、位置、作用,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逐层递进,同时能反馈出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学会,最终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保护消化器官

1. 过渡

大家对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有了很好的了解,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全靠它们,可重要了。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好好对待它们的呢?

2.讨论交流

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饭后散步等

其他习惯——餐后不剧烈运动、运动后喝冷饮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习科学观念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跟着食物,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旅行,那就是“食物的旅行”。在“食物的旅行”,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六、拓展延伸

倒立吃东西能不能吃下去?为什么?下节课继续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