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云和雾》教学设计
江阴市长泾实验小学 周雨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
科学思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
探究实践:做人造雾的实验,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
态度责任:表现出对云和雾的形成原因及两者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
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理解实验中线香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火柴、冰块、量筒、烧杯、沙桶
学生分组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块、塑料杯、毛巾、记录单等
课前活动:欣赏小诗。
一、创设情境,识别云与雾
1.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云和雾。(板书课题)
2.出示云雾缭绕的图片,学生分辨。
3.过渡并提问:云和雾挺不容易区分清楚。你们登过高山吗?登山时有没有亲眼见到云雾?
4.出示书本上的登山图。分析:哪里是云?哪里是雾?山脚下的小朋友说山腰上有云,而山腰上的小朋友说好大的雾,这说明什么?
5.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云和雾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与地表的距离不同。
二、做人造雾的实验
1.过渡:你遇到过雾天吗?在什么时候遇到的?在雾中行走,你有什么感受?
2.在生回答基础上提问:结合你之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推测出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过渡: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想不想在实验室来做个人造雾的实验?
5.PPT出示实验步骤:
(1)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2)5秒钟后移走线香,把香在石棉网上插灭。
(3)快速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6.提问:看完实验步骤,有什么疑问?
7.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8.提出实验要求:
(1)合理分工,有序操作。(2)仔细观察,记录现象。(3)实验结束,整理桌面。
9.学生领取材料,小组实验。
10.交流汇报:实验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11.交流完实验记录单后质疑:
(1)用冰袋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放入点燃的线香?
(3)为什么要在量筒中倒温水?倒热水和冷水行不行?
教师演示实验:用冷水做,用热水做。
12.根据实验,你能推测出雾的形成原因了吗?
13.在充分交流基础上小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众多小水珠。(板书雾的形成过程)
三、根据模拟实验和示意图,解释云的形成原因
1.过渡:那么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和雾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不能结合我们刚才的研究和下面的图片资料,找到答案呢?
2.小组讨论。
3.交流。
4.结合板书交流。(板书:云)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云和雾,知道了雾和云的成因,还知道了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我们一起看视频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
2.视频:云和雾的形成。
3.拓展: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你知道他们可以分为哪几类吗?课后有兴趣可以继续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