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 | 一下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实验9 探究泡泡里有什么 2025-09-17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科学 资源类别:实验设计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一下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

实验9   玩空气

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 薛昌明

课标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课标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实验目的

(1)学生能通过实验准确判断泡泡里有空气,并理解空气在泡泡形成中的作用,清晰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2)尝试吹出“泡中泡”、制造更大泡泡,探索与空气相关的玩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验器材

泡泡水、注射器、滴管、吸管、洗洁精。

实验过程

1.活动:玩一玩泡泡游戏

2.思考:

1)猜一猜,泡泡里有什么?

2)需要哪些材料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

3)如何使用注射器验证你的猜想?

3.交流:教师讲解用注射器验证猜想的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滴一滴泡泡水。

2)让注射器中充满空气

3)将空气注入泡泡水。

4)抽出泡泡里的空气。

4.思考:实验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提醒:

1)教师展示如何使用注射器,注射器需提前校准,避免空气泄漏影响实验结果。

2)建议注射器去除针头,注意使用安全。

3)提醒学生操作时手要抓稳,避免注射器刺破泡泡水膜。

4)滴泡泡的水量要适中,量少会导致泡泡过早破裂或无法成形。

5.活动:用注射器验证你的猜想

6.思考:

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现在你知道泡泡里有什么了吗?为什么?

7.拓展:想办法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泡。

8.交流:联系生活中观察到大泡泡的场景,提出改进方法。

方法:

1)调整泡泡水配方:尝试在原有泡泡水中增加洗洁精,增强表面张力以形成更大泡泡。

2)选择合适工具:使用较粗的吸管,增大吹气口面积。

3)控制吹气方式:缓慢均匀地吹气,避免气流过急导致泡泡破裂;吹气时保持适当距离,防止误触泡泡。

9.活动:选择合适的办法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泡

10.拓展:如何吹出“泡中泡”

11.交流:一口气能吹出“泡中泡”吗?该如何操作?

方法:把泡泡液涂抹在光滑桌面上。用长吸管蘸泡泡液后吹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泡泡,接着在大泡泡里面再吹一个泡泡。

12.思考: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空气的哪些特点呢?

活动:小组交流,推选同学汇报。


实验结论

通过玩空气游戏,我们发现尽管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泡泡中确实含有空气,并且空气是能够流动的。


实验评价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在相应位置括号里打“√”)

☆☆

☆☆

1

能够熟练使用技能完成实验

能够熟练地使用注射器,按照实验步骤准确地将空气注入泡泡水中,并在抽出空气时保持泡泡的完整性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但在使用注射器或控制泡泡水量时能稍显生疏,能够完成实验,但过程不够流畅。

在操作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如无法熟练使用注射器、控制不好泡泡水量等,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2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能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描述泡泡在注入和抽出空气时的变化,以及泡泡破裂前后的状态。(

能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但描述时变化时略显笼统

虽然进行了实验,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不够细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描述。

3

能独立思考推理实验现象成因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空气特性,并对吹出更大的泡泡提出有创意的改进方法。

能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

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解释。

4

团队合作与交流

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实验时能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能够参与小组讨论,但可能在表达时不够自信。实验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但在某些环节需要更多沟通。

在小组交流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实验时与同伴的协作不够紧密,导致实验进度受阻或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