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这本书里,关于跨学科教学的核心想法,不仅改变了我对以前科学课的看法,还帮我搞清楚了以后教学该怎么做。下面我就结合书里的关键想法,说说我的理解,还有这些想法对小学科学课的用处。
先说第一个想法:“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把不同学科简单凑一起,而是围绕真实问题把它们融在一起”。这本书说,跨学科学习不是随便把科学、数学、语文掺进去,而是要找一个真实的问题,把这些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考方式结合起来,帮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点提醒了我,以前我在科学课里加数学计算或者让学生写点东西,只是为了凑够跨学科的内容,没考虑这些内容能不能帮学生完成主要的探究任务,最后跨学科就成了走过场。
在我看来,这个想法的关键是“真实问题的作用”。真实问题就像一根线,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比如“校园垃圾分类”这个主题,如果只让学生算一算每种垃圾占多少比例,再写几句垃圾分类的宣传语,那就是简单把学科凑一起;但如果问“怎么让校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提高一半”,学生就得先做实验,弄明白不同垃圾怎么分解,再统计校园每天产生多少垃圾、每种垃圾有多少,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写一份能让人相信的垃圾分类指南,最后还得设计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标志。这样一来,各个学科就不再是单独的知识点,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也能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
同时,这个想法也让我知道,小学科学课不能只盯着课本上的知识点,还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里找真实问题。比如“怎么不让教室窗台上的植物枯死”“怎么让课间喝水更健康”,这些问题和学生生活离得近,能让他们有兴趣去探究,也方便把不同学科的内容融进来。
再说说第二个想法:“跨学科的任务要分层次设计,考虑到学生能力不一样”。这本书里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别很大,如果给所有学生布置一样的任务,能力弱的跟不上,能力强的觉得没挑战。这和我以前教学遇到的问题一样,之前设计“水的净化”相关任务时,我让所有学生都要做简易净水器、写实验报告、做宣传海报,结果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连实验步骤都弄不完,最后只能随便应付。
明白这个想法后,我发现“分层次设计”不是简单把任务分成简单、中等、难三种,关键是让每个层次的任务都能让学生在自己现有能力上有所进步。比如“探究天气变化”这个主题,我把任务分成了三层:基础的一层,让学生记录每天的气温和下雨情况,画一周的天气折线图,主要是让他们学会观察和统计;难一点的一层,让学生分析气温变化和穿衣服、出门的关系,写一篇《天气与生活》的短文,锻炼他们用知识和写东西的能力;最难的一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装置,比如用湿度传感器、风向标之类的,还要跟同学说说怎么想的,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这样分层次设计,基础差的学生能学好科学的核心知识,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拓展的空间。实际教学里我发现,以前不爱参与的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得到肯定后,会试着做难一点的任务;能力强的学生在最难的任务里特别有想法,有的还提出用废品做风向标。这让我明白,分层次不是降低要求,而是帮每个学生在跨学科学习里建立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进步方式。
第三个想法是:“评价跨学科学习,要关注过程,不能只看结果”。这本书说,评价的时候不能只看学生最后交的作品或者报告,还要看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怎么思考、怎么和同学合作、有没有尝试解决问题、有没有反思。这改变了我对“评价”的看法,以前评价“种小番茄”这个活动,我只看小番茄有没有结果、结了多少,没看到学生在种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有些学生明明很用心照顾,但因为光照不够等原因没种出果实,心里很失落。
后来我按照这个想法,做了一个多方面的过程评价方式,从三个方面看学生的进步:一是看探究过程,记录学生会不会主动提问题,比如“为什么小番茄叶子黄了”,还有会不会想办法解决,比如查资料、问老师;二是看合作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里有没有积极讨论、愿不愿意帮同学、能不能听别人的意见;三是看反思,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和课堂上的分享,了解他们会不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比如“这次浇水太多把根泡烂了,下次要控制水量”。
用这种评价方式,我看到了学生很多看不见的进步:有的学生一开始不敢说话,后来愿意分享种小番茄的发现;有的学生以前只关心自己的任务,现在会主动帮小组同学量植物高度;还有的学生种不出小番茄,能冷静分析原因,想办法改进。这些进步从结果上看不出来,但却是跨学科学习最有价值的地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合作能力和面对困难不放弃的能力。这也让我明白,评价不是挑学生的毛病,而是帮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帮我调整教学方法。
最后,这本书里的这些核心想法,不只是理论,还能实际用在教学里。它们让我不再只盯着单一学科教,明白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是围绕学生,用真实问题带动学习,让知识能真正用起来。
以后教小学科学,我会照着这些想法做,不断改进跨学科主题的设计、任务分层的方式和评价方法,不搞形式主义,也不搞一刀切,让跨学科学习能帮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能力。同时,我也会把这些想法跟其他学科的老师分享,一起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更多可能,让小学科学课不只是教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