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徐文星+指向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 2025-09-1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主要观点

摘自/作者

摘录1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小学科学教学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显 著的进步。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等逐渐普及;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教学评价逐渐从单一的纸笔测试向多元化、综合性评价转变。

这些进步为小学科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更 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的学习中,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 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最后,教学评一致性实践也促进了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格式例:

[1]王夫国,龙翔.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23):227-229

 

摘录2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之间的紧 密结合,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科学 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不仅需要教师基于学生 的需求来设计课程,还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拓展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并通过多维度的评价与反馈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利 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捕捉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反 馈循环不断优化教学实践。

此外,新课标的实施为“教— 学—评一致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具 体来说,新课标通过明确“学习者形象”“学什么”“怎么 学”“学到什么程度”等核心问题,为教育实践中的“教— 学—评一致性”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在这一框架下,教 师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科实践,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 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这一模式不仅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1]林丽环.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反思[J].华夏教师,2024(24):120-122

摘录3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是将教、学、评相互融通,进行系统化设计。鉴于当前“教—学—评”一致性大多泛泛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科学思维发展不明确、不精准,教师有必要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科学思维的三维水平评价方案。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建构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路径,然后通过抽象与概括、交流 与讨论、质疑与改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思维、推理论证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学习目标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的评达成一致 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 下简称“《义教科学课标》”)指出要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 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科学思维是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教科学课标》指出,科学思维是指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 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思维、推理论证思维、创新思维等。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培养科学 思维的教学实践,是将教、学、评相互融通, 进行系统化设计。教师的教是落实科学思 维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学是发展科学思维的 必要过程;评则是为验证学生科学思维的达成情况,对教与学进行及时反馈,为教与学 作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评”一致性大多泛泛地指向学生 核心素养的发展,科学思维发展不明确、不精准,或者教、学、评割裂化,零打碎敲,缺乏有关科学思维的学习目标引领。

[1]沈伟云.“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科学思维的培养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4(10):33-37

我的学习提炼

    小学科学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学习结果、评价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能够确保教学活动围绕明确的目标展开,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价,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科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评价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纸笔测验。实验操作,科学小报,模型搭建,ai测试等等都变成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思维话。

以科学《拧螺丝的学问》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可以以目标为导向,学生区分轮轴结构为评价依据,学生课堂思维提升为学习指标,从而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实践。

  • 阅读(15)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