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写作思维方法六讲》读书推荐 2025-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教师写作思维方法六讲》与我的教育书写革命

                    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张艺冰

那个温暖的夜晚,我遇见了《教师写作思维方法六讲》。

《教师写作思维方法六讲》开篇即直击教师写作的痛处:我们大多数人被困在“工具性写作”的牢笼中——总结、计划、论文、报告,这些写作都是为了完成外部要求而存在。作者提出了一个震撼性的观点:教师写作的危机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危机,是教师与自我关系的危机。

书中介绍的“写作自我评估量表”让我第一次系统审视自己的写作实践。评估结果令人震惊:我的写作95%是外部导向的,只有5%可以算作自我表达的书写。更可怕的是,就连那5%的“个人写作”也充满了自我审查与规训的痕迹。

按照书中的指导,我开始了“每日十分钟自由书写”练习。最初几天,笔下流出的都是琐碎的抱怨和敷衍的句子。但坚持到第二周,那些被日常琐事压抑的思考、被教学常规掩盖的洞察,开始找到表达的通道。我发现自己其实对教育有很多话要说,只是长期以来缺乏表达的勇气和方法。

第二章关于思维可视化的内容彻底改变了我备课和写作的方式。传统写作教学强调线性思维,而本书则引入了“思维网状图”、“概念云”和“思想图谱”等多种可视化工具。我允许自己的思维自由发散,将看似不相关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令人惊讶的是,一些最大胆的教学创新正是来自那些最初看起来“不靠谱”的联想。

最有力的工具是“写作结构转化器”,它教会我同一组材料如何通过不同的结构安排产生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我曾经有一篇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被期刊退稿三次,运用结构转化方法后,我分别尝试了问题解决型、叙事型和对比型三种结构,最终叙事型结构不仅被接受,编辑还称赞文章“富有创新性和可读性”。

教育叙事是教师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教育叙事都停留在表面描述层面。第三章介绍的“深描”技术,让我的教育写作从平淡的记录转变为富有深度的叙事。

书中提出了“叙事密度”的概念——好故事不仅要有情节,还要有足够的细节密度和情感密度。我学习运用“多维度描写法”,从一个教育事件的课程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和哲学维度进行全方位叙述。

记得我写过一个关于“课堂意外”的故事——一只小鸟误入教室引发的混乱。初稿只是简单记录事件经过。运用深描技术重写时,我不仅描写了事件本身,还深入探索了每个学生的不同反应,我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这个意外如何变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教学契机。重构后的故事发表后,收到了多位同事的反馈,说他们也在类似情境中找到了教学灵感。

教师写作常常陷入一种困境:要么太过理论化而失去个人声音,要么太过个人化而缺乏学术深度。第四章解决的正是这一难题——如何将理论话语与个人声音有机融合。

书中介绍的“对话式写作法”让我眼前一亮。这种方法不是简单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描述中,而是让理论与实践展开深度对话。我尝试在写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文章时,不仅引用维果茨基的近端发展区理论,还讲述了这一理论如何在一个具体学生身上得以验证和挑战的过程。

最宝贵的是“声音调配”练习,它教会我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调整个人声音与理论深度的比例。写给学术期刊的文章需要更多的理论对话,写给教师杂志的文章则需要更多个人叙事,而写给家长的文章又需要另一种声音平衡。这种灵活性让我终于能够在不同写作场合游刃有余。

第五章彻底颠覆了我对写作的认识——写作不是思维的记录,而是思维本身的方式。书中提出的“通过写作思考”的概念解放了我的创作过程。

我开始实践“探索性写作”——不是想清楚了再写,而是通过写作来厘清思想。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我还没有完全想明白的教育难题。我曾经对“数字时代的学生注意力”问题感到困惑,通过连续五天的探索性写作,我不仅理清了自己的观点,还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洞察。

“写作工作坊”的方法也改变了我的教学实践。我在班级中建立了写作工作坊文化,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探索和深化他们的思考。结果是惊人的——学生的作文不再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是成为了他们理解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方式。

最后一章关于写作共同体的内容,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专业成长空间。教师写作往往是一种孤独的实践,而本书则强调了写作共同体的重要性。

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在学校里发起了一个“教师写作小组”。最初只有三个人参加,我们按照书中提供的“回应协议”相互阅读和评论彼此的作品。这个小组逐渐壮大,现在已成为有十五名固定成员的活跃社群。

最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开始合作写作——不仅合作撰写文章,还合作开发课程,甚至合作进行课堂研究。写作不再是孤独的旅程,而成为了连接彼此、共同成长的纽带。我们最近合作完成的一篇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文章已被核心期刊接受发表,这是我们每个人单独写作都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教师写作思维方法六讲》带给我的远不止写作技巧的提升,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与写作的关系,进而改变了我与教学、与自我关系。写作不再是我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成为我理解教育、探索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提供写作的速成配方,而是引导教师发展出自己的写作思维和声音。每讲后的“思维实验”和“写作工作坊”设计,都是通向写作自由的桥梁。

如今,我依然每天写作,有时是学术论文,有时是教育叙事,有时只是简单的教学反思。不同的是,我不再面对空白屏幕感到恐惧,因为我知道写作不是记录已经完成的思考,而是思考正在发生的证明。

《教师写作思维方法六讲》最终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教师的写作革命本质上是一场思维革命。要改变写作,必先改变思维;要提升写作,必先提升对教育实践的理解深度。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一本写作指南,它是一位智慧导师,指引教师完成从写作技工到思想者的蜕变。

当我合上书页,感受到的不是阅读的结束,而是一场真正写作之旅的开始——那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思维探险与自我发现之旅,在这场旅程中,写作与思维共舞,教育与生命共鸣。

  • 阅读(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