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氧泡泡” 2025-09-21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4-11-1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探秘“氧泡泡”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一、课标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质量守恒定律”属于一级学习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4.2.2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要求: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学业要求: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并阐述其微观本质;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并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二、内容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物质化学变化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也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定量关系和重要的学科观念,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对后续从定量角度深入研究和利用化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要求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运用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但有部分学生未能将化学反应和方程式的符号表征紧密联系起来,不理解物质反应之间的质量关系,通过本主题内容的学习强化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氧泡泡”遇热水产生的气体成分,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形成化学观念,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2、通过评价、设计、计算等方法完成“氧泡泡”中过碳酸钠含量测定的探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经历科学探究,形成化学观念。

3、通过设计和制作“制氧器”,增强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问题驱动式。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从化学反应本质出发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1、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课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 氧泡泡产品

播放有关氧泡泡的动画资料。

清洗污垢的方法

认识产品

利用“氧泡泡”清洗污垢的实验

仪器

【小组讨论并交流

真实情境引入, 提出

问题1氧泡泡在水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请大家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猜想。

【追问】如何检验

CO2O2H2

【评价实验设计并指导实验操作】

【问题2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还是碳酸钠产生的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板书】宏观表征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揭秘除垢原理】提供“资料卡片2”

作出猜想

可能是CO2

可能是O2

可能是H2

【活动1】

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继续活动1实验验证碳酸钠遇

热水不发生反应

【活动2】补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回答完成该活动的依据。

【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和宏观表征

通过实验探

究帮助学生

认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组成回顾化学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建立认识物质的思 路与方法, 学生基于化学方法,解 决实际问的能力

形成化学观念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过碳酸钠的含量决定了“氧泡泡”产品的品质

这款“氧泡泡”的品质属于优质品吗?

【提供】品质标准

问题3如何测量一定量“氧泡泡”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提供方案一】小明用下图装置测定一定量“氧泡泡”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

小明认为:生成氧气的质量=2.5g

【追问】小明的方案依据是什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2.5g吗?

【分析】小明方案的不足。

【引导思考】测量一定量“氧泡泡”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体积的方案。

【提供资料】浓硫酸的吸水性及

吸水装置的使用。

【评价】

【提供课前实验过程的视频】

【思考并交流】如何得到一定量“氧泡泡”中过碳酸钠的质量?

【思考】如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测量一定量“氧泡泡”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活动3】小组讨论,小明的方案依据是什么?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不是2.5g。

回答学生思考,并分享思考结果。

【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4】:利用磁铁卡片,拼装测量生成氧气体积的装置,并展示

拼装结果。

【观看现象,注意操作细节】

形成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提供实验数据】

【组织学生自评】

【板书】“氧泡泡”

“制氧”

【活动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氧泡泡”中过碳酸钠的含量。

板演

【建构模型】

【展示】家用制氧机的所用药品及并分析构造。

【引发思考】能否利用“氧泡泡”做制氧剂,设计并制作制氧器。

【问题4】结合老师的实验数据,计算满足一位健康成年人10min呼吸,至少需要该款“氧泡泡”多少克?

【指导制作一款制氧器】

【提供材料、提出要求】

材料:软塑料瓶(大号、小号)、软管、吸管、输液管、注射器

要求:在框内上画出你设计的制氧器的简图。

【评价】

【指导材料的使用方法】

【指导】

【点评】

【总结】

思考

【完成第一步计算】

活动6模拟制作制氧器

学习一些操作方法,模拟制作老师设计的制氧器。

【活动7】设计自己的制氧器产品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并画出

制氧器的简图。

【展示交流】

【反思总结】

通过定量计算,理解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指导

生产和生活的意义;通过设计和制作制氧器,培养设计产品多方面考虑因素的意义,以及

感受学应用于生活的价值,形成化学观念,进行科学实践,形成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九、板书设计




微观 宏观

原子种类 不      元素种类

原子数目 元素质量

原子质量 变      物质总质量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探秘气泡”,认识情境中的主要成分,理解情境中出现现象和根本原因,激发了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元素观,培养了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设计方案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定量分析制氧剂的质量及可行性,通过设计并制作制氧器,充分调动学生所学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初步建构探究物质的一般流程和体验设计产品的要素。整节课,学生将所学化学应用到了真实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不断解决问题,化学核心素养形成的得到了真正提高,课堂灵活有意义的,不足之处,第一环节“探秘气泡”中,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无法在课堂上再开放些,无法让学生在设计和试错中成长。

附件:

  • 阅读(1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