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华: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有感 2025-09-2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近期我阅读的书籍是《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我分别从作者简介、推荐理由、内容简介、读书摘要、小结这5个方面展开,本数作者分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项目组副组长刘月霞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

推荐理由是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眼光主要表现: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思维主要表现: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语言主要表现: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于是,小学阶段的11个核心素养就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以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的新表述,也必然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实施和落实。“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度契合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理念,立足于推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着力研究解决当前我国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面应对深化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学改革的实际挑战,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本书通过对“深度学习”特征的剖析,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使培养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行动。本书着重阐述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

2、什么是深度学习;

3、怎样实现深度学习;

4、怎样推进深度学习。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其定义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要求教师自觉地赋予自己更丰富的职责,把社会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愿望,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去思考和体会教学材料所蕴含的复杂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容,带领学生从自在的个体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有高级的社会情感、有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未来社会的主人。这样的教师,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教师,也是成就自己、实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教师。

二、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

(一)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发展深化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

(二)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

  面对挑战,我国教育为培养具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而努力。这样的人应具备创新能力、协作交流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三、怎样去推进、实现深度学习

1、选择单元主题学习

作者从“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内容、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四种思路”(按教材章节、按学科核心素养、按主题性任务、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三个步骤”(分析课标与教材、探查分析学生的基础、综合各方信息明确价值)三个方面,以一些例证作了介绍。

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作者认为应在充分考虑“四个因素”(课标、单元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进阶、学生基础)基础上,把握“四个特征”(一致性、发展性、结构化、重点突出),通过“三个步骤”(围绕主题和要求深入讨论分析、分析本班学生的学科水平、开放研讨)完成。

3、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作者从“体现深度学习特征的四个要素”(规划性和整体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逻辑性和群体性)出发,通过“三个步骤”(设计挑战性任务、对学生表现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设、设计对活动的检验)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更要注意“教师在组织单元学习时的决定性作用”以及“部分学习单元可能需要长课时”等问题。

4、开展持续性评价

作者简单讲述了“持续性学习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后,指出:做好持续性评价,必须走好的“四个步骤”:制定方案、确定评价反馈的内容与方式、论证方案、公开评价标准。(教学评一致性)

深度学习“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灵里。奥苏泊尔(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曾指出:“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内容要达到的这些目标需要哪些活动来转化(先行组织者),学生如何以学习主体的方式开展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