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胥光剑
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中学 251400
摘要: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瞩目的核心议题。本文提出了 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涵盖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情感态度及价 值观的塑造、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以及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借助这些策略的应用, 目标 在于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并增强其在生物学领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策略;优化设计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标准。核心素养不 仅涵盖了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还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及学习策略与思维技巧的培 育。作为自然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生物学的教学规划与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 养非常关键。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多个领域中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和素质,这种综合性能力涉及 知识、技能、态度及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它不仅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构成 个体全面成长的基石。核心素养围绕着“全面发展的人 ”这一理念展开,主要由文化根 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部分组成,具体体现为人文积淀、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 生活方式、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这六项基本素养。核心素养被视为每位学生必须掌握 的关键性基础素质,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且既具有长 远的发展潜力,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1]。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成为教材编纂、教学活动开展、考试评估及制度建设的基本准则。核心素养的培养意在保 证教育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推动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采用新的教学模 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可培育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时代背景 下,核心素养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构成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生命观念即对生命本质、起源、进化及发 展规律的理解。科学思维着重于基于证据与逻辑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科学探究涉及提出 问题、设计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得出结论等技能。社会责任则是对生物学知识的尊 重、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这四方面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 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不仅是学生在生物学领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重要品质和 价值观,同时也可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生物学科知识,并为其未来职业发展与个人 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构成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教师应当将 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精心策划具有情境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同时锻炼其科学探索的能力。
中国知网 https : //www. cnk:i. net
以济南版八年级生物教材《种子的萌发》为例,教师可策划一系列与种子萌发有关的 教学活动,借助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熟悉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抛出问 题。 “种子萌发依赖于哪些因素? ”随后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自行设计实验以检验 各自的假设。具体而言,可以设定多样化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 发状况。在实验进程中学生需详细记录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时间等关键数据,并分析各种 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2]。此类实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种子萌发的生物学 机制,还能使其掌握如观察、记录、假设验证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现 实生活实例,向学生介绍种子萌发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例如,阐述通过调控种子萌 发的条件来优化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的方法。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学生可将抽象的 生物学知识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相连接,较大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吸引力。通过知识与技能 的有效整合以及情境化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还可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济南版八年级生物教材《生命的起源》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 培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可借助该章节的知识点,引领学生深入探讨生命起源及 其演化历程,进一步激发其对生命之尊重,并塑造其珍爱自然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案例 一:在探讨生命起源议题时,教师可以展示早期地球环境的图像资料及模拟实验,使学生 得以洞悉生命起源所面临的挑战。借由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可交流彼此的见解与情感体 验,学生甲表示:“生命起源的过程极其艰难,我们应当更加珍视生命的存在。 ”学生乙 则指出:“鉴于环境恶化可能威胁到生命的存续,我们必须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之中。 ” 此类讨论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递,更深化了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及环境保护的责任 感。案例二:在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济南地区的具体生态状况,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3]。具体而言,教师可以 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考察济南区域内的动植物种群, 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与生存现 状。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切身感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思考有效的生物资源保护 策略。总之,在济南版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生物学科 的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培养其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心,同时引导 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科学道德观。
(三)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嵌入为生物教学注入了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在《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这 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资源和网络平台的运用使得学生可更加直观且深刻地理解昆 虫的生命周期及生殖机制。以济南版八年级生物《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为例,教师可设计 多种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介绍昆虫的生殖模式时,教师 可以首先展示一段有关蜜蜂生殖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蜜蜂的交配过程。随后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昆虫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意义。教师还可以借 助网络平台构建一个虚拟实验室,模拟昆虫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此虚拟环境中学生可选择 不同种类的昆虫,观察其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程,并详细记录各阶段的变化特征。通过此 类互动学习方式,学生对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最终,教师可以通 过组织一场在线知识竞赛,覆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的全部知识点,使学生在竞争中检 验自身的学习成效,同时加深对昆虫生殖与发育机制的理解。总体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 不仅丰富了生物教学的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学生评估体系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路径。尽管传统的笔试和实验 操作测试可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基础技能,但它们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全貌。
因此,教师需开发多元化的评估工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技能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自我反思报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借助自我反思报告,学生 可对其学习历程和成果进行深度剖析,提升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伴互评表可增 进学生间的沟通与协作,使他们学会认同并尊重他人的长处,同时从他人反馈中获取改进 意见。项目作品集可展示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技巧[4]。例如在生物园艺项目 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还需具备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通过项目作品 集教师能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涵盖其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科学小 论文的写作可检验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水平。撰写科学小论文要求学生对科学议 题进行深入探讨,阐述个人观点,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这一评估形 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能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语: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宏大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非常重要。本文通过 探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助力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借助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学生得以构建更为系统的生物学科知识框 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与价值取向。信息技术的 融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得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更加 全面。上述策略的有效执行,能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 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志杰.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析 [J]. 成才之路, 2024, (24): 121-124.
[2]刘文辉. 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融入核心素养的分析 [J]. 山西教育(教学), 2024, (04): 89-90.
[3]何军煌. 初中生物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课程宗旨的举措 [J]. 家长, 2023, (09): 85-87.
[4]艾 燕 梅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下 初 中 生 物 课 程 思 政 教 学 研 究 [D]. 东 华 理 工 大 学 , 2022. DOI:10.27145/d.cnki.ghddc.2022.000591.
姓名: 胥光剑 出生日期:1979.02.02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徐家村
性别 :男 最高学历:本科 单位: 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中学 职称: 一级教师 职务:
政教主任 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济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