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实践】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第1课时) 2025-09-22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生物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七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跨学科实践活动——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第1课时)

张玲玲

一、教学目标

1. 回顾动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名称,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与各结构的功能,培养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

2. 设计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的活动方案,通过小组分工、相互协作和学习交流,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从而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3. 通过设计活动方案,探讨能体现细胞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材料,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与各结构的功能。

2.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的活动方案。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

教师设计“生物手工坊益智闯关游戏”并介绍游戏主题和游戏规则。通过开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2.新课教学

1)第一关:温故知新,有奖知识问答

教师展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师生先一起通过有奖知识问答游戏,回顾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结构的功能,为接下来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2)第二关:寻找线索,模型制作初了解

    教师展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教科书第93-95页中寻找线索,了解模型制作的相关内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①模型的概念和类型,②物理模型的概念和制作注意事项。

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自主学习,说出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的概念,以及制作物理模型的注意事项。

第二关结束后,师生查看各小组的得分情况,鼓励目前暂时落后的小组。

(3)第三关:众志成城,分工合作订方案

    设计活动方案:教师提前准备好跨学科实践活动记录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模型制作的步骤,做好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对模型制作所需的材料进行讨论,考虑哪一种材料更能体现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取材更方便、价格更实惠、材料更环保,还要讨论模型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等。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进行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得到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教师按照评价量表(表1)围绕“参与、合作、兴趣、方案设计”四个维度对各小组进行过程性评价。

展示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师按实际情况给展示的小组与提出合理建议的小组加分。通过小组自评、互评和师评,各小组最后对方案进行完善。

1 “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跨学科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细则

赋分数值

得分

参与

是否全员参与(每少一人,扣1分)

4

3

2

1

 

合作

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分工是否合理(人人有分工)

4

3

2

1

 

兴趣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积极参与活动的开展

1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目标、所用材料、实验步骤是否清晰分工是否明确有无草图,有无创新之处

4

3

2

1

 

4)高光时刻,一起来见证我们的荣耀

师生一起查看各小组最终得分情况,教师为表现最好的小组颁奖。

3. 小结

1)回顾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模型的概念及类型。

3)设计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的活动方案并展示、交流和进行完善。

 课后作业:按照本小组制订的活动方案准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学情,认为在设计活动方案之前,要引导学生复习细胞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为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和制作细胞结构模型奠定理论基础。教师在复习细胞相关知识这一环节采用“有奖知识问答”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跨学科实践活动记录表”,为学生列出活动设计的大体框架,让学生可以目标清晰地、高效地开展设计活动。活动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依据评价量表,对小组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提高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在这节课的最后,各小组在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基础上,对活动方案进行完善。本次教学活动有序、有趣、有效,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展示的小组数量不多。

  • 阅读(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