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2025-09-23
网站类目:研究成果获奖 姓名:李成程 所在单位: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获奖类别:论文 获奖级别:市级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2024-11-01 评比部门: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 发表刊物: 刊物级别:市级 发表时间:2025-09-23

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科教学越来越倾向于活动化,倾向于联系日常生活。这是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对于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阐述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人间真情”的内涵,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增强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最大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六年级单元分析:生活化教学

一、单元教学内容生活化解读及阅读重点

1.单元教学内容生活化解读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与生活相联系,以身边的事迹来探究科学知识,使课堂更加丰富生动,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这就告诉我们语文生活化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开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中,其主题围绕着“人间真情”而设计的,包括三篇课文,即:《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为有效实施目的指向性阅读策略,教师首先需要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逐步了解邱少云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并重点关注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战友和战斗胜利而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和毅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仅仅是记住事件的发生过程,更应该通过文本语言体会邱少云精神的伟大,理解人间真情的深刻内涵。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教师应围绕五壮士在面对敌人围剿时表现出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展开教学。通过详细分析五位壮士在绝境中的选择和无畏牺牲,学生将不仅学习到历史知识,还会感受到舍身取义的精神的感染力。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促使五壮士宁愿跳崖牺牲自己也不愿被俘?这背后的情感动机是什么?通过讨论和互动,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深化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在《开国大典》中,整个单元的核心思想“人间真情”得到升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新中国成立重大历史事件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兴奋之情。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庆典场景的描写,细致分析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史人物的形象及其言行,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坚定信念和人民的拥护之情。

2.六年级单元阅读重点

1)指导学生标记出其中的生字词,并正确且带着情感认真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及品味其中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其表达目的及效果;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刻品味本单元三篇文章在主题思想中的内在关系,了解作者在表达人物品质等方面采用的表现方法的差异性。

3.多维互动,深化阅读体验

在应用目的指向性阅读策略时,教师还应注重多维互动,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规律,践行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资料和相关历史记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邱少云的英勇事迹。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拟邱少云在战场上的情景,通过情感的共鸣深入体会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讨论五壮士在绝境中的抉择和他们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并通过看图说话、绘写心中的英雄形象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对于《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组织模拟的开国大典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重现当时的激动人心场景,体验新中国成立时的豪情壮志和人民的欢欣鼓舞。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历史影像资料,学生能更生动地感受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提出无疑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使学习回归了本真。

二、目的指向性阅读策略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

1.认真审读课题,分析“真情”的源头

1)通过审题感受情感,精准把握单元文本的主题内容

通过阅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审题”来思考“作者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精准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猜测课文中写了哪些内容,并由此产生了哪些想法或思想,然后指出课文中哪个“字词或段落”最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审题”来“思文”,设立阅读目标,形成阅读期待,最大化地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及热情。

对于这一策略的应用来说,则是需要让学生通过审题来分析文章传递的情感,客观性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思想变化。并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认真地把握三篇文章的创作方向,深刻体会其主题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主题,并了解其与文章内容的内在关系。

2)文题统一,回顾及整理学习方法

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审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归纳来理解“真情”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方式和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的战友邱少云》和《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人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他们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人物特质。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具体的行为和情感是如何体现“真情”的。在学习《开国大典》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与前两篇课文进行联系。虽然《开国大典》以国家历史事件为主线,但通过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的行为和言语的细致分析,学生能够察觉到这些伟大人物在国家命运关键时刻所展现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通过这种对比和类比的方法,学生不仅能理解“真情”的多样表现形式,还能感受到它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体现,从而增强对课文主题的系统理解。

在文题统一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的阅读方法,使之成为有机整体。例如,通过标记重点词句、圈画关键段落以及写下阅读心得,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加清晰的阅读思路,并逐步掌握从细节分析到整体理解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总结这些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主阅读中,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阅读的习惯。

2.读中有悟,品味“真实情感”

1)品读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教师首先可以选择几段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经典段落,带领学生进行细致朗读和品味。比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教师可以重点处理邱少云在烈火中毅然不动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其无私奉献和英雄气概。同时,教师可以提问,比如“邱少云在面对伤痛时,他在想些什么?”这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感受当时情境中的人物情感。

在《狼牙山五壮士》中,通过详细分析壮士们的英勇事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他们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五壮士精神的看法,促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实现情感交流和碰撞。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学会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2)品析形象,体会真情实意

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五壮士在绝境中的抉择和行为,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不畏生死、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问,“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五壮士做出那样的选择?” 通过讨论,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和家国情怀。

在《开国大典》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和言行表现,让学生通过分析领袖们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情感,体会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刻的重大意义。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毛泽东的宣告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和信念?” 通过这样的品析,学生不仅能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能感受到伟大领袖们的真情实意。

3.读写结合,彰显真情效应

1)以读助写,加强文本思想认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他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倡导要对儿童进行眼、脑、手、嘴、空间和时间的六大解放,并对解放出来的儿童创造力予以适当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培养创造力的平台,让学生的所学能有充分使用与检验之处,有利于师生一起修正教学,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质量。以读助写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思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引导学生尝试写作一篇关于邱少云英勇事迹的小文章,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并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不仅能巩固课文内容,还能深化对邱少云精神的认识。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五壮士之一”的身份,写信给亲人,描述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和内心感受。这样的写作练习能够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内心,增强对革命英雄无畏精神的感悟。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作一篇观后感,结合纪录片和课文内容,描述新中国成立那一刻的激动人心场景,并表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这样的写作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以读促写,在生活中领悟“真情”

当学习完本单元文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策划一个讨论活动,其主题是“人间自有真情在”,鼓励学生利用课文阅读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并从中深入品味与另外。利用这一阅读及学习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筛选出一些经典案例来表达“真情”。同时还需要参照本单元的写作要求,鼓励学生向自己的家人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将交流内容详细地描述下来,由此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对于这一阅读学习方法的应用来说,它的根本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通过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增强文本认知,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加深刻且真挚的情感体会,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语言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做铺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六年级教学,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还能为他们以后各个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总结、认真回顾、深入讨论,由此能够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素养、提高学习效率,为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提升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敏.以“求真”思想观照小学语文课堂语言[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Z2):126-128.

[2] 周静怡.陶行知“求真”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7):89

[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 牛成杰.考试周刊,2022(06)

[4]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刘社民.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


附件:

    • 阅读(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