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莺名师工作室2025-2026学年度研修计划 2025-09-24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刘剑莺名师工作室2025—2026学年度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关于开展江阴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有关要求,在实行《学前教育法》、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本工作室2025—2026学年度研修计划坚定“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的文化理念,聚焦关键领域,进一步突出教师专业成长的系统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坚持“儿童立场、教师为本、融合共育、内涵发展”的理念,推动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与教育行为转型,强化教育新质生产力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实践落地,助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

二、研修目标

1.深化教育理念认知: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新时代学前教育政策与理念,强化立德树人实践能力,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实施观。

2.提升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案例研习、教学反思、实地观摩等方式,增强教师在活动设计、环境创设、家园共育、个别化支持等方面的实施能力。

3.强化教育科研素养:推动教师积极参与园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教育实践成果。

4.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营造开放、互助、反思、协同的团队文化,打造具有较高区域影响力的教师研修团队,以工作室为起点,尽可能创造机会为工作室成员提供向外学习、辐射的可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研修方式

1.集中研修:结合政策解读和前沿理论,切实把握工作室成员的核心需求,邀请各级各类名师、教科研专家开展多领域专题培训。

2.跟岗实践:组织成员进入优质园所进行沉浸式跟岗学习,强化实践认知与操作能力。

3.工作坊研修:围绕课程建设、游戏支持、观察评价等主题开展工作坊,推动深度研讨与实操练习。通过深度反思、自我觉察,从“经验型”向“反思型”、“研究型”转变,开展“游戏中的儿童”观察案例评比,要求教师持续记录、分析并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撰写高质量的观察记录,深化儿童观。设立“小问题、微课题”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围绕保教实践中的真问题组建团队,开展行动研究,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要不断学习AI技术,为自己专业赋能。

4.线上共学:依托网络平台建设资源库,定期组织线上研讨、读书分享和案例解析活动。为教师提供系统化、前沿性的学习资源,夯实理论根基。成立“新苗-骨干-名优”三级成长工作坊,开展分层阅读计划,为不同阶段教师定制专业书单,举办读书沙龙分享会。开设“慧师”微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定期推送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优秀课例、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知识胶囊,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氛围,知识结构得到系统化更新。

5.跨园互动与区域联动:加强工作室内外、园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

·打造“领航教师”展示平台,定期举办教学公开日、游戏案例分享会。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数字化记录每位教师的培训学习、研究成果、获奖情况,实现成长过程可视化,激发自主发展意识。

·启动托育师资“苗圃计划”,将三维体系向下延伸,针对0-3岁婴幼儿照护特点,开展专项培训与认证,实现幼托一体化师资建设。

四、研修安排

第一季度(2025年9-11月):

·组织开展政策与理论集中学习,重点解读新出台的教育政策与儿童发展指导意见,如托育一体化建设、课程游戏化推进的建设与深化等;

·结合课题开展研究阶段交流,鼓励成员申报个人微课题。

第二季度(2025年12-2026年2月):

·聚焦“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等主题开展工作坊;

·组织室内外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实地研讨与优化活动。

第三季度(2026年3-5月):

·开展教学展示与评析活动,推动同课异构、案例研讨;

·启动个人成长计划对应评估与加强指导。

第四季度(2026年6-8月):

·组织跨区域观摩与交流,走进周边地区优质园所,拓宽教育视野;

·开展年度总结与成果展示,汇编优秀活动案例、论文及反思集。

全年贯穿:

·实施“名师一对一”指导机制,开展定期座谈与个性化反馈;

·建设并共享工作室数字化资源库,推动常态化的线上互动与资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