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汤明清“数计融合”名师工坊三年发展规划 (2024年9月-2027年9月) 2025-09-28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无锡市汤明清“数计融合”名师工坊三年发展规划

20249-20279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名师工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本工坊将以“数计融合”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团队学习、同伴互助、实践探索为基本模式,打造一个集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开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高水平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推动无锡市乃至更大范围内职业工作室建设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建设,将本工坊打造成为:

1.教师成长的孵化器:培养一批在“数计融合”领域具有先进理念、扎实能力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教师。

2.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探索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计融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典型案例。

3.优质资源的汇聚地:系统开发并共享一套高质量的“数计融合”主题教学资源库(教案、学案、课件、微课、代码等)。

4.区域教育的辐射源:通过多种渠道,有效输出工坊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引领区域教育创新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奠基启航期(2024.5-2025.8

团队建设:完成工坊成员遴选,建立组织架构,明确分工职责,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理念共识:组织深入学习“数计融合”相关理论与政策,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初步探索:开展初步的教学实践探索,每位成员完成1-2节“数计融合”研究课。

资源启动:启动工坊资源库建设,初步积累一批教学设计和课件。

第二阶段:深化发展期(2025.9-2026.8

模式构建:形成2-3种较为成熟的“数计融合”课堂教学模式(如“数据驱动的数学探究模式”、“编程思维下的问题解决模式”等)。

课题研究:成功申报至少1项市/省级相关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成果初显:成员在市级及以上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奖,开设区/市级公开课、讲座。

资源丰富:资源库初具规模,包含系列微课和典型案例。

第三阶段:成果辐射期(2026.9-2027.9

品牌形成: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工坊教学主张与品牌特色(如“汤明清‘数计融合’教学法”)。

成果固化:完成课题结题,出版或汇编工坊研究成果集(专著或论文集)。

广泛辐射:举办区/市级及以上大型成果展示与推广活动,建立线上推广平台,影响力显著提升。

持续发展:总结三年经验,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实现工坊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1.定期读书沙龙:每学期精读1-2本关于计算思维、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式学习(PBL)等方面的专著,并组织交流研讨。

2.专家引领:每学期邀请1-2位高校教授、教研员或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工作坊,开阔视野。

3.线上研修:利用中国大学MOOC等资源,组织成员进行线上课程学习。

(二)深化教学研究,打造高效课堂

1.课例研究: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反思”为闭环,每学期聚焦1-2个核心主题(如:利用Python进行函数图像与性质探索、利用数据分析进行统计概率教学、利用图形化编程理解几何变换等),开展深度课例研究。

2.模式探索:系统探索“数计融合”的多种路径,如:用计算机学数学(工具辅助)、学计算机懂数学(原理揭示)、用数学思维学计算机(思维迁移),并提炼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3.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跨数学与信息科技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如“校园环境数据监测与分析”、“最优路径规划”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三)聚焦教育科研,提升专业素养

1.课题驱动:以申报的省/市级课题为核心,组织全体成员参与研究,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2.论文撰写:鼓励成员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研究成果物化为论文,工坊提供指导与支持,力争每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3.成果凝练:定期组织成果梳理会,帮助成员总结提炼个人教学特色与成果。

(四)建设资源库,实现共建共享

1.分工协作:按照年级、专业和专题,分工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2.标准统一:制定资源建设标准,确保资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3.平台搭建:利用无锡市智慧教育平台或建立工坊专属微信公众号/网站,动态更新、分享资源,并向全市教师开放。

(五)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发展

1.公开教学:每年组织1-2次区/市级“数计融合”教学公开研讨活动。

2.送教下乡:组织工坊成员到薄弱学校开展送教、讲座活动,促进教育均衡。

3.网络研修:通过线上直播、录播等方式,分享工坊的教研活动和优质资源,扩大影响范围。

4.结对帮扶:建立工坊成员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带动更多教师成长。

四、预期成果

1.团队成长:培养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5名;所有成员教学与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2.教学成果:

形成《“数计融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集》1册。

打造省/市级“数计融合”精品课例不少于10节。

3.科研成果:

成功完成1项市/省级课题研究。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不少于8篇。

编撰《“数计融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成果集1部。

4.资源成果:建成一个包含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软件/代码、习题库等在内的,分类科学、内容丰富的“数计融合”数字资源库。

5.社会影响:工坊的公众号或网站关注度持续提升,成为区域内该领域的知名品牌;相关经验被市级及以上媒体或教育主管部门报道。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在市校相关主管领导下,由主持人汤明清老师全面负责,明确分工,协同工作。建立定期例会制度(每月一次)。

2.制度保障:制定《工坊成员职责与考核细则》,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成员予以表彰鼓励,对无法履行职责的成员实行退出机制。

3.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经费支持,并规范经费使用,确保用于书籍购买、专家聘请、外出学习、资源开发、成果出版等,为工坊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4.技术保障:与高校、相关企业或市教育信息化中心建立合作,获取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软件平台,保障“数计融合”实践的技术可行性。

  • 阅读(4)
上一篇: 汤明清名师工作室2025年度工作计划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