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特异性免疫 2025-10-09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国家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10-09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4.2 特异性免疫

 

年级

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2节 特异性免疫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三部分内容,其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是本节难点,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这一部分是对整个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整合和升华,有助于形成生命活动调节整体观、信息观的等基本观念。

本课时是《免疫调节》这一大单元内容的第2课,也是免疫调节这一大概念下的最主要考点所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后面继续学习免疫学应用和免疫失调等知识奠定基础,并且有助于采取科学的方式预防传染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讨论,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感冒,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反正我去不去医院、吃不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

 

【问题探讨】:

1.这位同学说的有道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2.你认为感冒时都要去医院就诊吗?说出你的理由。

引导分析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呼吸道的病原体大多数也被粘膜清扫出来。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后,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会主动吞噬它们。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呢?

阅读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知探究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设疑为什么吞噬细胞追杀病原体却不会追杀红细胞?

结合PPT进行讲解

1、身份标签:

(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标签——蛋白质。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有各自的身份标签。

2、基础结构: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引导分析细胞识别后如何“作战”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掌握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体液免疫

 

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B细胞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刺激

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结合PPT进行讲解

 

1).图中哪些能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哪些不能识别抗原?

能识别: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不能识别:浆细胞

2).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

①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记忆细胞及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曾经入侵的病原体十分敏感,且可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以体液免疫为例)

 

过渡一旦病原体侵入细胞内,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免疫系统是如何对付它们的呢?

细胞免疫

(二)细胞免疫

结合PPT进行讲解

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

3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4新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5靶细胞的去向:裂解后,可被抗体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6记忆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1.上述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中,哪些有特异性?哪些没有?

有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无特异性:抗原呈递细胞(指吞噬细胞)

2.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

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分子变化;

②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3.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刚活化的)、记忆T细胞

7“三看法”辨别体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定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根据体液免疫相关知识,回答思考讨论相应问题,自主归纳体液免疫过程的相关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绘制细胞免疫的过程

 

 

 

 

 

 

 

 

运用细胞免疫过程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设疑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体液免疫:

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细胞、并保证浆细胞的特异性;其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细胞免疫:

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设疑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

②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相应问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 特异性免疫

 

课后作业

1.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宫颈癌,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的表达水平往往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HLA减少降低癌细胞抗原呈递效率

B.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HPV侵染的靶细胞

C.记忆细胞在感染后迅速产生抗体

DHPV疫苗诱导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病毒入侵肝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肝巨噬细胞能够加工处理病毒抗原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B.细胞2能促进细胞1和细胞4的分裂、分化

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

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

3.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内环境紊乱是由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或温度发生改变所致

B.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C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量增加

D.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5.由人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每年均有高发期。下图是人体在感染流感病毒后产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甲细胞中,除树突状细胞外,还可以是B细胞和巨噬细胞

B.丙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C.再次感染同种病毒,记忆细胞迅速产生的大量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

D.机体抵御流感病毒的攻击,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6.最新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碎片后,可激活IL-33(一种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阻断IL-33受体(ST2)或清除巨噬细胞中的IL-33可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巨噬细胞、T细胞等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B.溶菌酶、抗体和IL-33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激活IL-33通路可能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D.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教学反思

利用问题串引导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允许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视频、数据、表格或概念模型并用,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教学思路。每段科学史梳理过程中都需要把变量分析明确,将各组流程精简展示,鼓励学生构建模型,形成结果性评价。

 

 

  • 阅读(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