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工程(一)
【学习目标】
通过荧光蛋白应用的科研情境分析,复习基因工程基本工具和步骤
【基础知识】
1. 基因工程的三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
基因工程四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
2.基因的“剪刀”即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一般为回文序列),切割特定的位点,破坏磷酸二酯键,所形成的末端分为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3.基因的“针线”即DNA连接酶,其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常见有E.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两种;前者只能连接黏性末端,但效率较高,后者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但效率较低。
4.基因的三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最常用的是质粒,其本质是小型环状DNA分子;
5.基因载体主要三条件:
(1)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复制;
(2)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外源DNA片段插入;
(3)具有一些标记基因,以便重组DNA的筛选。
6.获取目的基因三法:(1)限制酶切取法;(2)逆转录法,得到cDNA;(3)PCR扩增法。
7.基因表达载体有五个元件: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
其中启动子是转录的起点,终止子是转录的终点,复制原点是复制的起点。
8.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三法:
(1)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2)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3)导入细菌细胞,常用钙离子处理法,得到感受态细胞。
9.目的基因检测四层次:
(1)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可用PCR法,看电泳条带,也可用探针法,看杂交带;等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成功,同样可用PCR法,看电泳条带,也可用探针法,看杂交带;等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功,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等
(4)个体性状检测,如抗虫接种试验。
【情境分析】
资料1:
问题1:转入mCherry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有利于基因工程哪一步进行?
问题2:用载体B转化愈伤组织,检测到红色荧光说明什么?用载体C转化愈伤组织,检测到红色荧光说明什么?
问题3:如何获得HPT-mCherry融合基因?
问题4:为使HPT基因与mCherry基因一起表达,需要将什么基因中的什么编码序列去除?
问题5:如何使HPT-mCherry融合基因接入载体?
资料2:下表为扩增融合基因所用引物。
问题6:分析限制酶RsrⅡ和SacⅡ的识别序列?
问题7:分析将含HPT-mCherry融合基因的载体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的常用方法?
【检测反馈】
1.(2022江苏卷,部分)为研究蛋白质X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X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具有绿色荧光。将X-GFP基因融合片段M接入载体质粒Y,构建Y-M重组质粒,并导入细胞。
检测纤毛细胞中荧光分布:对照质粒Y-GFP(仅表达GFP)与实验质粒Y-M分别导入细胞,发现对照组整个细胞均有绿色荧光,而实验组荧光集中在纤毛基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皮素(ETA)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其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有着密切联系。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ET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
(1)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位,进而可驱动基因的转录。除图中已标出的结构外,基因表达载体还应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其目的是有利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023江苏卷,部分)为了将某纳米抗体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运用重组酶技术构建质粒,如图所示。
(1)将PCR产物片段与线性质粒载体混合后,在重组酶作用下可形成环化质粒,直接用于转化细菌。这一过程与传统重组质粒构建过程相比,无需使用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江苏卷,部分)某小组为研究真菌基因m的功能,构建了融合表达蛋白M和tag标签的质粒,请结合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基因的扩增
①提取真菌细胞 ,经逆转录获得cDNA,进一步获得基因m片段。
②为了获得融合tag标签的蛋白M,设计引物P2时,不能包含基因m终止密码子的编码序列,否则将导致 。
(2)融合蛋白的表达
若通过抗原一抗体杂交实验检测到酵母蛋白中含tag标签,说明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