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点评:且行且思, 且琢且磨(许志文) 2019-07-11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许志文 所在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执教时间:2019-07-11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且行且思, 且琢且磨

许志文

在上次工作站的上课、评课活动中,黄老师、徐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给予了很多鼓励性的评价,也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意见。回校后,我又把自己的教学录像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一遍,把大家的评课意见听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思考重新修改了教案,重上了一遍,又有了一些新的教学感受。

学情把握工作更实了。的确,对于专题教学,很多老师重视度还是不够的,所以有些老师对这四首诗的教学还是浮光掠影的,学生的理解也还是不够深入,比较浅。摸透这个情况后,在后面理解诗歌情感的环节,还是多下了点功夫,毕竟书签设计活动只是个教学凭借,是为理解诗歌服务的,可不能本末倒置。

课堂内容更丰厚了。关于荷的诗,学生读过的还真不少。如小学里的《江南》《晓处净慈寺送林方子》,《小池》,课外如周邦彦的《苏幕遮》、李清照的《一剪梅》和《西洲曲》。当部分同学把这些诗歌呈现在黑板上,也就无形中拓展了其他同学的知识面,然后分成两组——荷之风韵、荷之品格,分别进行“风韵”和“品格”主题的书签设计,“荷”意象的内涵更丰富、更清晰。

教学细节的处理相对适切了。评课时,大家指出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我自己也把教学录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在看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追问、留疑、点拨、回扣等细节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具体来说如下:

1.对学情的把握不够清晰。《荷》专题应该是初一的内容,但这次安排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是一次重读课。学生对这四首诗掌握到什么程度,说实话,确实没底。虽然上课伊始,也进行了一次默写检查,但默写的活动其实只能了解学生记忆情况,并不能掌握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套用了之前书上的笔记内容,大而空。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地方纠缠较多,这也导致了后面的拖堂。

2.对教学内容定位不够精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是《荷》专题的四首诗。教材编写者选择这四首诗是基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赏荷,但在中国文化中,即便是中国诗歌文化中,“荷”意象的文化内涵还是比较丰厚的,作为专题课,如果仅仅停留在这四首的理解上,而且还是初二年级的一节重读课,教学内容有点窄了,思路不够宽,拓展不够丰厚,所以学生得益就不太丰硕。

3.教学活动的凭借使用上还不够清晰。如设计书签的第二个小环节——给书签添加主色调。对于主色调的理解,我的预设是画在书签上意象的主要色调,希望藉此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但实际上,可能我所理解的主色调还是模糊不清的,和书签的背景主色调得概念是混淆的。

4.教与学的活动处理不够圆润。在读的环节上,这节课主要进行了两次读,第一次读准节奏,第二次读出重音,可以在后面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增加读的环节,读出诗歌情感;除了齐读,还可以开展个别读、点评读等小活动。在学生存疑问题上,已经有意识地通过铺垫问、搁置等形式来给学生铺路搭桥,但搁置后,有的疑问后面缺少照应、回扣、勾连。

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训练方能有明显进步,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问题还有很多,从教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且行且思,且教且改!

  • 阅读(46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