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教学操作困难
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往往出于解题的目的,对输入材料的处理局限于分析故事情节、关键词与两个段首句,忽略文本内容、语言和话语结构与续作的协同,学生在续写时“内容单调、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张春霞等,2019:35),而且“组词造句、行文谋篇的平均水平不高”(夏谷鸣,2018:5);或按传统阅读课的模式教读后续写,阅读活动并不指向输出任务,阅读与写作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续写只是阅读理解结束后的补充,写作不是一个自然的生成。
2. 学生学习动机弱
围绕试题展开的读后续写教学常出现“无计划、无目的、无步骤、无方法的题海战术”(夏谷鸣,2018:5)。这种放任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陷于题海,却始终不明白产出任务的意义和自身的不足,“每次考试遇到读后续写题都感到焦虑”(赵伟雯,2019:39);传统的阅读模式教续写学、用分离,教学活动无法触发学生内需,学生缺乏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常觉得续写无从下手、无章可循,“在续写时依然思绪紊乱,肆意想象和发挥”(赵伟雯,2019:39)。
3. 续作缺乏有效评价
续作常被作为考试形式开展终结性评价,输入性语言学习与产出性语言运用脱节,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得不到提高,偏离了读后续写的设计初衷;缺少评价焦点的测试打分致使学生对续作的修改没有头绪,背诵了范文和句子不会用,学生的写作产出质量较低,每次续写得分都不理想,学习成效差(张春霞等,2019:35)。
针对以上问题,工作室制定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在“产出导向法”课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 课堂教学流程,实现以语篇为手段将输入性学习(听、读)与产出性运用(说、写、译)紧密结合。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通过系列的课堂实践,形成完整、系统、可操作的读后续写教学模式。
本周的活动为第一次,学生课堂反响热烈,习作的修改稿有明显进步,后期的实践方向正确。
附件:
- 课堂教学设计.zip 102MD5
- 学生问卷内容整理.docx 106M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