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学于言,让思维和文化和谐共舞 ——结合课堂实例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寓言故事课外阅读教学 2021-07-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摘要】 新课标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学校积极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寓言故事教学作为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种可行选择,可以有效地寓学于言,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相长。本文从笔者设计的一堂初中英语寓言故事课外阅读教学课谈起,反思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探讨寓言教学的教育功能,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寓言教学  课外阅读  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实际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过于大众化和碎片化,阅读量也明显不足。除阅读学校教材内容外,学生主要局限于完成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练习题的层面,很少从其他层面得到输入。

鉴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区域初中英语教研员精心谋划,在全市范围内号召各校积极开展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并结合江苏省的统一规划,举办了初中英语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研修项目的主题定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与能力提升”。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研修项目,聆听了不少博大精深的专家讲座,观摩了大量深入浅出的名师好课。这些课堂涵盖了课外阅读教学的多种文本,令人受益匪浅。

本文以笔者2019年10月在本校举行的校级“三力课堂”活动中设计的一堂初中英语寓言故事课外阅读教学Creative thinking counts为案例浅谈如何挖掘寓言故事本身的育人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寓言故事教学的一次实操课

本节课的教学材料选自译林出版社的《英语阅读精选》。本套读物题材广泛,有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社会文化、科普小品等,文本长度和内容难度略高于现行教材。

本节课的课型为主题阅读,主题为Creative thinking counts”,通过6个不同的寓言故事来揭示主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在本节课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读的6篇短小寓言故事;提高预测、猜词等能力;学习和了


解寓言的文体特征,体会寓言文本中语言及用词的功能;理解标题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中,笔者从以下六个步骤展开了教学内容。

步骤一:观看寓言故事视频,趣味导入

1.观看《乌鸦喝水》的英文短视频,引入主题。课前播放趣味性十足的《乌鸦喝水》的动画短片,上课后让学生说出故事标题,自然导入本课寓言小故事的阅读。

2.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体裁。《乌鸦喝水》为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很容易引导学生说出此故事的体裁为寓言。

步骤二:读前活动

1.介绍阅读小提示1。告诉学生了解阅读内容的文本特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醒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关注这一点。

2.介绍寓言的文本特征。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体裁,大多言简意赅,易于理解,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学生在了解了寓言的文本特征后,做到了心中有数,更容易投入之后的阅读活动。

3.呈现六个寓言的图片并说出故事名。教师在PPT上呈现六个寓言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并学会这6个故事的名字,注意中英文表达的差异。这项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意识。

步骤三:读中活动

读前活动完成后,笔者对阅读材料中六个有着相同主题的寓言故事展开了教学,指导学生分别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阅读方法欣赏解读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关注寓言的语言、写作手法、主题句、插图等,思考寓言的主题、寓意和人物特征等,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介绍寓言故事的三要素(见图1)。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三要素后,对之后的阅读就有了抓手,知道自己主要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2.介绍阅读小提示2:关注插图。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见图2)引导

学生大胆预测故事内容,并猜测生词的

含义。

 

 

 

3.分组合作,找出每个寓言故事的要素:人物、主要问题、解决办法、寓意。全班分成6个小组,组内分任务迅速定位查找各项内容,最后共同探讨寓言的寓意,画成简单的海报进行展示。之后,各组传递海报,分享成果,互相学习。这种活动形式不仅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更是于润物无声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4. 介绍阅读小提示3:关注人物动作。第一个寓言中,教师让学生阅读下面这句话:It was a lot of work, but stone by stone, the water slowly rose.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乌鸦的动作,对乌鸦进行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row?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乌鸦的一系列动作,推测并体会乌鸦情感的变化(见图3)。

 

 

 

5. 介绍阅读小提示4:关注主题句。第四及第五个寓言中,寓言的寓意都为主题句,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个阅读技巧,那么下次读到类似结构的寓言时就可以减少一些障碍了。

6. 找出六个寓言中主人公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发现这6个寓言故事中,有3个的主人公是动物,而另3个的主人公是人类。通过对比活动,学生学到了寓言的另一个特点: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7. 介绍阅读小提示5:关注修辞手法。教师承接上一环节,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动物,但动物怎么会说话呢?自然过渡到寓言的修辞手法之一:拟人。接着,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动用脑中已有知识,说出寓言的其他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夸张、象征等。教师布置下一个任务,分别在文中找出一些运用这些手法的例子。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体现了阅读的语用功能。

8. 找出六个寓言的相同之处,讨论各个主人公共同的特质并介绍阅读小提示6:关注标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六个寓言的共同主题:Creative thinking counts.  指导学生关注标题,得出文本的中心主旨。同时,在学生进行了详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问:How do you understand “counts”? 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推测得出“counts”意为“be important”.接着,学生讨论各个主人公的相同特质,训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在无形中教育学生应学习寓言中主人公的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

9. 介绍阅读小提示7:关注人物话语。教师让学生分别找出第六个寓言中大象、河马和乌龟的话语,推断三个动物的性格。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10. 介绍阅读小提示8:根据上下文语境猜词。教师呈现第3个寓言中的一句话:The cat had a big red ribbon tied around its neck. A shiny silver bell hung from the ribbon. 学生根据这句话中的bell, neck等已知单词及语境,可以猜出ribbon的含义为带或带状物。

步骤四:读后活动

1.观看生活中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英文短视频,联系实际。播放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发明与发现的英文视频,让学生连接生活与寓言情节。

2.呈现历史上一些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著名人物的图片。教师在PPT上呈现著名历史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他们的特质:hard-working. 在此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文化意识。

2.小组活动:讨论并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PPT上呈现一张图片:拥挤的教室里,每张书桌上都堆满了小山一样高的书,杂乱无章。请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创造性思考,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并评比出“最佳创意奖”。学生在这个活动中锻炼了英语语言能力,并通过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升了思维品质,并获得了大大的成就感。

步骤五:总结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How can we think creatively?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梳理并升华,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

步骤六:布置作业

课后分小组编写剧本并表演这六个寓言,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二、 寓言故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着眼文体特征,习言得意。

寓言故事的文体特征比较特别,应以揭示寓意为核心,要准确把握“言”“意”的关系,着眼文体特征,突出文体个性,使学生在寓言学习中既能得“言”,又能得“意”,实现言意共生。

2、 注重策略指导,立足语用。

寓言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阅读策略来揭示寓意:

1) 观察文本插图

如《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旁边的插图观察乌鸦的动作,大胆预测故事情节,并体会寓意。

2)关注人物动作

如《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圈画文中乌鸦为了喝到水的一系列动作对乌鸦的个性进行评价,推测并体会乌鸦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寓意。同时,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动词,进而提高语言能力。

3)体会人物语言

如《拔河比赛》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大象、河马和乌龟的话语,推断三个动物的性格。接着,教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语,就是引导学生体会河马和大象的粗鲁自大,感受乌龟的勇敢、自信及意志坚定,有意识地向乌龟学习,摒弃河马和大象的劣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4)分析关键句子

如《财富、成功和爱》及《龟兔赛跑》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寻找故事的主题句,朗读、分析主题句,明白“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及“合作共赢”的道理。

3、 丰富活动方式,寓学于乐。

1)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

我们可以进行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反复播放课文录音并跟读;小组合作练习,分工协作,一名小组成员朗读,另一名小组成员负责评分等等。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体会寓言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提高英语语感,提高自信心。

2)改编剧本,续写寓言,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将寓言故事改编成剧本,或者续写寓言,都可以培养学生迁移创新的能力,提升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此外,开展分角色表演的活动,更能让学生寓学于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3)小组合作,制作海报或描画思维导图

小组分工合作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更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如制作海报或描画思维导图等来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归纳寓意,甚至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各组交换传递,分享成果,互相学习,增强了英语学习的愉快体验。

4、 聚焦核心素养,分步递进。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初中英语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应利用寓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提出具有开放性、有层次、有深度的分析类、理解类、评价类等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辨能力,激发思维积极性。此外,应充分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分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而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寓言故事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和充满智慧的生活哲理,借古喻今,以小见大,给人们以深刻的启发。因此,寓言教学需要分步递进,引导学生透过故事的“形”找准本质,并体会其对现实生活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1)初读寓言,感悟文本的情节之美。

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故事, 概览故事情节, 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就成功了一半,寓言故事的育人价值便显山露水。

2) 细读寓言,欣赏文本的语言之美。

教师在解读寓言故事时,必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会英语语言的独到之处,欣赏它们的妙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情节的对比,语言的差异,关键词的揣摩等,让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情感的闸门,为全身心和寓言故事进行对话创造一个完善的意境。

3)品读寓言,领悟文本的内涵之美。

寓言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蕴藏的哲理和内涵。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应正面引导,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提炼和总结寓言所包涵的多种寓意,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借鉴。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整个寓言有一个价值观上的认识,并使寓言的价值最大化。

 

三、 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寓言故事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学情,将二者联系起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寓言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促进他们的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要帮助学生透过英语语言,深刻理解和领会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让我们树立新的教学观,注重改革,寓学于言,让思维和文化和谐共舞!


参考文献

[1]郑云.初中英语寓言故事阅读教学探索与反思[J].英语画刊:16-20

[2]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杜志萍.寓言故事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对比[J].基础教育研究:169

[4]王璐.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英语寓言故事教学策略[J].英语画刊: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