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老师分享读后感《幼儿园入园课程探究》 2022-04-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幼教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幼儿园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幼儿入园读是什么》是一系列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开端和起点,是一个一线老师讲述在教室里如何和孩子共同经历课程生活的琐碎,更是一个一线老师倾诉自己努力在教室里维护彼此美好感觉的经历。希望在和大家分享自己教室生活感受的同时,能够得到大家的回应,丰富我,丰富你,丰富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有意思。当孩子在“幼儿入园读什么”课程中经由家长这个桥梁建立了初步的信赖关系之后,我们就会从孩子的视角那里,通过课程“认识我自己”开始对新群体里人的认识,认识包括老师在内的每一个自己;我们从每一个自己出发,张开我们的触角,经由课程“认识我的幼儿园”去认识我们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孩子们慢慢经由课程生活适应了幼儿园,而幼儿园的各种课程生活经由这样的历程也慢慢地拓展开去,从自然的四季,走向各种职业的感知;从交通工具的探究,走向对各种社会机构的观察;从对各种家的体认,走向对节日、对成长现象的领会…
一、初入小班读什么
    入园前的思索:遭遇入因,从哪些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思索和准各,这是每一个面临孩子入因的父母所焦虑的,也是每一个即将面临接受新生入园孩子的老师所忧愁的。
    入园第一周: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就是小小的“猫头鹰宝宝”啊,就是那个小猫头鹰宝宝比尔啊!他一次又一次地喊着“我要妈妈”!而猫头鹰妈妈正是小朋友的妈妈,笃定有力地说:“妈妈会回来的”,恰如“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
    入园第二周:遭遇和家人分离的小朋友,幼小的心里会对家人的爱充满迷惑,《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讲述,会让孩子们发现妈妈和老师的爱总是更多点。
    入园第三周:爸爸妈妈等到了孩子们让他们离开的决定,可爸爸妈妈们总是会时不时地“忘了说我爱你”,此时小朋友的内心总会犹疑反复……
    入园第四周:爸爸妈妈是爱我的,老师也是接納我的,真的吗?当我做错的时候,妈妈还爱我吗?当我不遵守教室规则的时候,老师还接我吗?“我永远爱你”,爸爸妈妈这样说,老师也这说。
二、才进中班读什么
    我上中班了第一天:陌生中的熟悉:暑假归来的小朋友们,面对陌生的教室,如何重新适应?是兴奋,是怯懦,还是…总之,聊聊暑假里的事情是很好的切入方式。
    我上中班了第二天:小魔怪要上学:小魔怪虽然是个“丑八怪”,但是非常渴望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上学。小魔怪向爸爸妈妈讲述着幼儿园里的故事,甚至还给他们讲专门做菜的书。原来,小朋友也可以有影响大人的力堂
    我上中班了第三天:我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所以我们需要努力融入新教室的生活,懂得帮老师分担,学会有自己的创造。
    我上中班了第四天:感受一种变化。到了中班年龄的孩子们,就仿佛一个个小魔怪,从各自缺乏真实碰撞和沟通的平行游戏中走出,开始了你和我真实互动交往的游戏生活,有纠纷、有摩擦、有冲突……可《小魔怪要上学》的故事却是要在中班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让我们做一只喜欢阅读的小魔怪吧。
    我上中班了第五天:爸爸妈妈,请来看看我对你说的话:“别看我小,别看我小”当大家哼唱着“小鲤鱼历险记”的歌曲时,是那样安静。是不是体会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生存能力的不信任呢?当“小鲤鱼”被制成卡片,被写上孩子们心底的话时,大人们是否有所触动呢? 
三、刚到大班读什么
    我上大了课程叙事(一):开学第一天:和老师一起思素如何把新教室变得美丽,思索到了大班我们希望玩什么,可以准备什么游戏材料…到了大班了,我们有能力成为教室的主人,成为我们自己的主人。
    我上大斑了课程叙事(二):长大的我们,有什么不同?想一想,长大的我们,与小班时候的我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有没有发现,还在小班的弟弟妹妹看到我们时,眼神里总是充满了美慕?作为哥哥姐姐,是不是感到自豪呢?
    我上大班了课程叙事(三):从兴奋到专注的过度,或许还处在新学期开始的兴奋中
些小朋友还无法做到专注。家长们看到已经进入大班的孩子,还会哭泣吵阔,多少感到疑惑彷徨,但事实上这标志着某种情感的成熟。
    我上大班了课程叙事(四):当我长大时・女孩篇:26个女孩子,都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梦想呢?“当我长得和某某某一样大时,我会匹配班中每一个女孩的个性,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后,孩子们一致宣称“你才是小女孩呢,我已经长大了!”
    我上大班了课程叙事(五):折纸时间,配合教室环境中的大树,孩子们折叠了各色的小乌来装扮教室。大家已经有能力自己跟着图开始折纸,遇到最难的一步,再由老师讲解,这是很大的进步呀。
    我上大班了课程叙事(六):当我长大时・男孩篇:说起男孩的个性,比女孩要难不少。但是到了思维流畅处,却自然生发了故事和孩子的连接。最终,每一个男孩都融在了故事当中,故事成了每个男孩的故事。
    本书介绍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的科研心理历程,首先她分析了当下入园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在究其根本的基础上设计了专门针对入园的主题课程历程:入园前后给家长的信,具体地告诉家长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引导家长如何带着自己的孩子与新教室、新老师进行心灵的连接;教师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故事、歌曲以及游戏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接纳和对新环境的信赖。该书深入浅出地通过叙事描述入园历程中家长、老师和孩子三方心理,让一线幼儿园老师以及刚刚入园的家长看到“如此入园”背后的缘由和心理学基础,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顺利入园。
全书共分引子、初入小班读什么、才进中班读什么、刚到大班读什么这四部分。幼儿入园适应是幼儿适应社会的第一步,能否顺利适应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入园适应个体差异明显,帮助每个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教师和假货共同面对的现实难题。鉴于这样的重要性,作者用了本书四分之三的篇幅详细叙述了初入小班读什么的课程内容。在入园前的思考中,作者详细分析、了解了家长、孩子、家庭等多方面的情况,并在分析后确立以阅读为核心的入园前后课程,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具体课程创设以及家长入园辅导等内容。幼儿园入园后课程又呈现三种特性:一是更加稳固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课程;二是疏导和宣泄入园心理的课程;三是与新环境建立新关系的课程。接着作者制定了每天的计划,给家长朋友写信,引导家长一起去面对这个入园时刻。在孩子入园后,作者又详细的按周次进行了具体的记录,每周安排一个故事,如第一周安排的故事是《猫头鹰宝宝》,让家长、老师作为讲述者、告知者,慢慢向孩子表达一种理解的姿态,任由孩子观望、了解、感受。第二周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孩子感受妈妈爱的同时,体会讲述者老师和妈妈角色混同之后的爱的暗示。第三周安排了《忘了说爱你》,这个故事重新给予了孩子内心的保证和安慰。第四周,老师预设了故事《我永远爱你》,老师就是想要通过这个故事开始忍心说“不”了,让孩子初步感受大人于规则、于人的态度是分离的。对于每一个孩子,老师的态度永远是接纳,但对于每一个错误的行为,老师是严厉的。此外,老师每周要给家长写一封长信,让家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与接下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
本书对一线幼儿教师如何在课题研究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课题、如何营造开放的课堂会有借鉴与启发;对一线老师有震撼和激励作用,让老师和家长真正懂得孩子。了解一线教师的工作常态、教育水平、困惑和反思,更易引起一线幼儿园老师的内在共鸣。
    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在读这本书时,我意识到,这位作者她在教育上有如此高的悟性。她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这些看起来简简单单且溶化在日常琐碎中的品质,并非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