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49、50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学习的信心,发展统计的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正确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引入平均数,帮助学生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操作板。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平均数,你们听说过平均数吗?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吗?你想了解有关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平均数。
一、在辨析中初步感知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对于这个比赛,你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有几个人套圈?每人套中多少个?谁赢了?……)
老师也很想知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信息:第一组有3个人在套圈,他们平均每人套中3个圈。看图,这三个人分别是李红,刘一宁,赵丽丽,大家想一想:平均每人套中3个圈是什么意思呢?这三个人可能分别套中多少个呢?大家先思考一下,再在学习单的第一题中画一画。(学习单上要标好姓名和底座)
2.交流:(老师巡视,找出代表性的画法)(逐一评价)
生1:3 3 3
这种情况正好每人都是套中3个,所以毫无悬念,平均每人套中3个圈。
生2:2 3 4 生3:1 1 7
这两种情况明明有多有少,你们怎么说平均每人套中3个呢?怎么看出来的?
生4:0 4 5(老师刚才还看到一种画法)
这一组数据很特别,有人一个都没套中,那是不是平均每人还是套中3个呢?怎么想的?学生交流。
除了这几种情况还有其他情况吗?
老师小结:是的,不管哪种情况,我们通过匀一匀,把多的移给少的,把原本有多有少的个数都变得同样多,也就得到了平均每人套中3个圈。
辨别:平均每人套中3个是指每个人一定正好都套中3个吗?
指出:不是的,这3个人可能每人都套中3个,也有可能有的比3多,有的比3少。谁再来说一说平均每人套中3个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提示:套中的个数有多有少,甚至是0个,但通过匀一匀的方法,把它们变成每人都套中3个。)
说明:平均每人套中3个,这个3就是这里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还是很神奇的,它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一起来研究。
二、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平均数。
1.利用统计图,综合比较两组的套圈成绩
出示第二组和第三组套圈情况:
第二组:张一可3个 王明明5个 许一诺7个
第三组:马小冬8个 赵宇凡4个 钱志刚3个
问:如果要比较这两组哪组套得准一些?你们会怎么比呢?请大家小组讨论。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以在学习板上操作。
交流:(1)比总成绩。
分别计算两组的总个数。根据两组的总个数,得出他们的水平不分上下。
板书:3+5+7=15(个)
8+4+3=15(个)课件出示:共15个
小结:两组都是三个人,可以比较总成绩。哪组套中的总个数多,哪组就获胜。
你们怎么不比每组最多的?怎么不比每组最少的呢?
(2)比平均数
过渡: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你们找到了一个数来代表第二组套圈的整体水平,是的,我们可以用平均每人套中5个来代表第二组套圈的整体水平。
师:通过匀一匀的方法,使第二组每个人套中的个数也变得同样多了。
(板书移多补少的过程,箭头表示移法。)
这个过程中,什么没有变?(总数)
命名: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多的补给少的,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 这里的5个是指这里每个人都套中了5个吗?
小结:第二组不是每人真的都套中5个,而是代表了这一组套圈的一般水平,是指平均每人套中5个。课件出示:平均每人套中5个。
这个5是3、5、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这个5和王明明套中的5个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板书:整体 个人
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还有其他方法吗?
总数÷人数=平均数,板书:先总后分
我们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也能算出每组三人的平均成绩。
第三组虽然每人套圈成绩各不相同,你能不能也找个数来代表他们组套圈的一般水平呢?
移多补少:8,4,3→5,5,5 先总后分:
2.第四组和第五组也来比赛了,出示套圈成绩统计图。
问:仔细观察这两个小组套圈成绩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第四小组是4个人,而第五小组有5个人。)
说说每人各套中了几个,并板书:6,9,7,6和10,4,7,5,4
小组讨论:第四组和第五组比,哪组套得更准些,可以怎么比呢?
大家在学习单上移一移或者算一算,交流汇报:
(1)还能比他们的总个数吗?(不行)为什么?不公平。
应该怎样比呢?(比平均数)
(2)方法1:移多补少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我们也找到了平均数7来代表第四组套圈的整体水平。
板书6,9,7,6 7,7,7,7。
边板书边说明: 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四个不相同的数也变得同样多,得出平均每人套中7个,也就是第四组套圈的平均成绩。第五组的平均成绩又是多少呢?你们一下子就想到了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计算出10,4,7,5,4这组数的平均数,咦,怎么不用移多补少来求呢?(除以4和除以5用红色书写)
是呀,要是有更多的人来参加套圈比赛,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得到他们的平均成绩会比较麻烦,而数据比较复杂时用先总后分的计算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是的,在比较两组数据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
刚才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比总数,也可以比平均数,现在人数不相同了,还能比较总数吗?是的,现在我们只能比较平均数,那为什么第四组求平均数用除以4,而第五组却是除以5呢?(应该用总数除以对应的人数。)
现在来判断一下第四组和第五组套圈水平怎样?第四组套圈水平要弱一些。
3.平均数的范围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平均数与原来的几个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平均数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是呀,因为多的要移掉,少的要补上,所以平均数一般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板书:最小~最大现在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4.平均数的敏感性
假如第四组又有一位同学参与,他套中了12个,他们组的平均成绩会怎样?(变大)为什么?(课件演示)如果他只套中了0个,他们组的平均成绩又会怎样呢?(算一下,果然变小了)
是的,平均数受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的制约,一个数据变化就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这说明平均数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有变化。这也是平均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三、在运用中熟练掌握平均数。
1.书P51/3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平均数,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学校篮球队平均身高是160厘米。什么意思?(有的队员比160厘米矮,有的队员比160厘米高,还有的可能正好160厘米。)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指出:他就是比平均身高矮的队员。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2.体重
3.出示图,三根彩带长度为:红彩带7厘米,绿彩带12厘米,黄彩带8厘米。
(1)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独立思考,再口答。
(2)绿彩带和黄彩带的长度不变,如果平均长度减少,红彩带的长度应该怎么变化呢?(减少)是的,一个数据发生变化,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3)平均长度增加到11厘米?红彩带应该增加到多少厘米?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不同的方法:(1)移多补少,绿彩带移1厘米给黄彩带,红彩带要移2厘米给黄彩带,因此红彩带就必须比平均长度多2厘米,是13厘米。(2)先总后分,11×3=33(厘米)33-8-12=13(厘米)。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平均数?
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广泛啊!
2. 介绍阅读资料
学生读一读,同桌互相说一说阅读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本来水是,特别高兴,中国特伟大,)(总量那么多,为什么人均那么少,有点不可思议。)谁来解释一下?讨论讨论。(中国人很多)水资源确实很丰富,使用水的人确实很多,有14亿人,所以我们还要节约用水。
谁让你们有了这番感受?
指出:看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体量的大小,通过平均数的刻画,让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事实。
2.介绍“你知道吗?”
在电视里看过歌唱比赛吧。想知道选手们的最后得分是怎么来的吗?在演唱比赛中,每个评委都要为选手打分。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时,往往先要去掉
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每个评委的欣赏角度不同,每人给同一位选手打出的分数也就不同,这是正常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可以使最后的得分更加公平合理,更能代表选手的实际水平。
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