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蔡丽亚) 2024-09-05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八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红区之旅初遇见

《红星照耀中国》13章教学设计

南菁实验教育集团暨阳校区 蔡丽亚

导入: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松柏环绕之间,有一方汉白玉墓碑,碑文由周恩来拟定,用鎏金镌刻着老帅叶剑英的手书“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几个大字。他是位美国记者,是在红色根据地上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用真实有力的文字,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红星照耀中国》13章的阅读体会。

活动一:读书名,解红色内涵

先看这本书的产生历程:

PPT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在中国西北进行了四个月的访问。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1936年10月,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埋头写作。

1937年10月,《Red Star Over China》的报告文学在国外发行。

1938年1月《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引起轰动。

《西行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两个书名,你更喜欢哪一个?

Ppt

明确: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个中译本19382月在上海出版时,并不叫《红星照耀中国》,用的是一个隐晦的书名《西行漫记》。《西行漫记》在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超越了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进步青年辗转传抄,把《西行漫记》看作身家性命一般,怀揣梦想奔赴延安。

红色,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西行漫记》的译名,是具有历史特色的策略性结果,毕竟只有让这本书在1938年出版了,才会有更多的进步青年了解中国共产党。

《红星照耀中国》的译名则不同,它既近乎完美地表达了英文的本意,又呈现出了一种蓬勃且不可阻挡的势,恰恰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最准确的写照。——董乐山

毛泽东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称赞它是:外国人报导中国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两部著作之一。

小结:斯诺用他新闻记者“求实”的专业情怀,突破重重防线,向世界打开了一扇门,把红色中国推向了世界。

活动二:绘路线,理探险历程

在中国生活七年多,斯诺带着对红军的兴趣和疑惑,深入到红区,一探究竟。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呢?这是一部纪实作品,这一类作品,最基本特征是记录事实,真实呈现,正像我们在书中读到的,一路走来,斯诺遇到了许多人物,采访了许多伟人。

请跳读13章,梳理斯诺的行程路线,填写表格,说说斯诺主要到了哪些地方,交通工具是什么,遇见了哪些人。

PPT斯诺“往红都”

地点

交通工具

遇见人物

北京—西安

一个青年人、一个老人

西安

不详

一个骡夫

百家坪

到保安途中

通讯部青年、胡金魁、指挥员、李长林、班长等

保安

红军大学

——

明确:

地点

交通工具

遇见人物

北京—西安

火车

一个青年人、一个老人

西安

不详

杨虎城、邵子力、王牧师(董健吾)、邓发

延安—安塞

步行

一个骡夫

百家坪

步行

红军战士、赤卫队队长、周恩来、李克农等

到保安途中

骑马

通讯部青年、胡金魁、指挥员、李长林、班长等

保安

步行

毛泽东

红军大学

——

洛甫、林彪、林伯渠、毛泽东、危拱之等

有红军战士、有领导人、有普通百姓,有少先队员等等,一系列人物的相遇,让斯诺那颗不安的心渐渐安心起来。这是怎样的相遇呢?重点品读几位领导人物。

活动三:读采访,品伟人印象

(一)斯诺“初采访”之周恩来

猜读:根据文字,猜猜他是谁?

PPT:

p33一位体态颀长的青年军官,留着中国人不常见的浓密黑髯。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

——温文尔雅的周恩来

   

2.有位同学写了一份简要履历,请根据书本内容,补充完整。

PPT:周恩来(189835日-197618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江苏淮安人,籍贯浙江绍兴。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

1917年,天津南开中学毕业,日本学习日语18个月。

1919年,天津南开大学学习,领导学生运动入狱5个月,协助组建“觉悟社”。

1920年,法国读书。

1922年,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成为共产党员。

1924年,抵达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1925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政治委员,平定汕头叛乱。

1927年,组织上海罢工起义,后被捕,白崇禧下令枪决,获救后逃至武汉,组织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

1931年,进入江西福建苏区,任朱德红军的政委,后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

3.如果请你给这份履历加上标题的话,你会用什么标题?

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不屈不挠的爱国者

深思熟虑的思想者

冷静理智的领导者

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

PPT:

他身上确实有一种吸引力,那是一种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妙融合。

他不屈不挠,留有长须,冷静理智。他还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小结阅读经验:速读人物的经历,细读动人的细节,摘录作者的评论。

(二)斯诺“初采访”之贺龙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老师请同学梳理了书中主要领导人物的成长经历。要了解一个人,可以读他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更要从他的人生关键事件中,去探寻他的思想。走近第二个人物。

猜读:根据文字描写,猜猜他是谁?

他身材魁梧,像老虎一样强悍,从不知疲倦。——强壮有力的贺龙


思辨:国民党称贺龙为“劣迹昭著的土匪头子”,你怎么看?请你结合书中轶事,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明确:

事件+性格

能把死人说活了,爬起来打仗——能言善辩

赴宴对枪面不改色——胆识过人,勇敢无畏

一把菜刀建苏区——英勇豪气,有勇有谋

赤手空拳走全国,收编哥老会——有感召力,影响力大

亲自背伤员,战友的生死之交——爱护部下,平易近人

对富豪仇视,对传教士宽容——爱憎分明,严守纪律


印证了作者评论杨虎城将军时的观点:

PPT:

P11:在中国,一个人年轻时当过土匪,常常意味着他具有刚毅的性格和意志。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曾经一度被称为“土匪”。

PPT:

1926年,蒋介石派人游说、拉拢贺龙,许诺让他当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西省主席,并赠送一栋地处南京的大洋楼,贺龙断然拒绝。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农民大屠杀”中,国民党军方不仅处决共产党人,而且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和学生。贺龙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这种屠杀激起他的愤怒,他毅然投向共产党。


3.斯诺“初采访”——“林肯式的人物”

P51:他看起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背有点驼,体态偏瘦,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高鼻梁,颧骨饱满。(毛泽东)

说读:斯诺是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摘录书中相关评论,用“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斯诺采访时对毛泽东的印象

一个有着天意的、发自本源的笃定的力量的人。

一个深刻洞察千百万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迫切需求,竭力为他们发声的人。

一个有趣的人。

一个大难不死的人。

一个首级悬赏是全世界最高的人。

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影响力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大的人。

一个纯真质朴、机智敏锐、洞悉世事,富有幽默感,不会动摇内心信念的人。

一个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擅长演讲、记忆力超强,专心致志,对工作事无巨细、精益求精的人。

一个不妄自尊大,但有着强烈的自尊,在必要时刻做出理智决断的人。

一个对当前政治局势了如指掌的人。

……

小结:初步了解的毛泽东的成长经历,熟悉了他的个性特征,以后几章会有更加深入的报道。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一位真实的、有趣的人物。这样的采访报道,体现出纪实作品用事实话说的写作艺术。

4.斯诺“初采访”——纪实作品的写法

比读:斯诺在书中对三位红军领导人的采访,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真实性。家庭出身、外貌特征、人物生平、学习经历、抗战经历等都具体详细的介绍,记录客观事实。

异:周恩来和毛泽东两个人都有正式的访谈,对话式访谈。周恩来是偶遇的方式出场,语言描写带动人物出场;毛泽东是外貌描写开始人物采访,他的采访最详细、文字最多。

贺龙是他人转述介绍的方式进行的采访,转述式访谈

活动四:读群星,悟红军精神

最初的斯诺,是带着疑问、怀着冒险的心情出发采访旅程的。正如他自己所写:“怀着兴奋的心情,我出发了”。随着采访的深入,斯诺还遇到了哪些人和事?斯诺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仅有红军领导人,还有红军战士,有青年、有农民,有红小鬼等许多普通革命人。

这一阶段的行走中,斯诺遇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让我……的是,…………

心理       见闻

交流:

景物:

让我惊叹的是黄土地上千奇百怪、山丘环绕的景象,是如此鬼斧神工,奇幻瑰丽。

人物:

让我放心,不再担心的是,同行农民等人对我的行头艳羡、赞叹、欣赏,我做好了“共有”的准备,但是却享受到了外宾的礼遇,感受到了他们的友好、真诚、大方、无私。

让我意外的是充满活力、真诚可靠的红小鬼,他们拥有的强烈的自尊,和普通的中国少年完全不一样。

3.2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让我敬佩的是,我所见所闻的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反帝反封建,证实了开头的疑问,实现土地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斗争的纲领。

即使没有外国的援助,中国也依然可以单独进行坚决的抗日斗争的信心。

3.3论抗日战争

让我敬佩的是,毛泽东的抗日方针,是能用事实验证论断的正确性的。

2.4红军战士:

让我意外惊叹的是,红军战士们一路欢歌,积极乐观的状态,以及他们和农民的友善相处。

事物:

3.4红军大学:

让我惊异的是,红军大学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的建设,四个分部,八百多个学员等多个独特之处,招生简章、课程设置等,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

学校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一切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5红军剧社:

让我惊叹的是,从人民抗日剧社社长危拱之女士那里,了解了剧社成长、特点和宣传方式,我感受到了红军的力量。

   PPT

农民阶级在沉睡了千百年之后已经觉醒,并且逐渐站了起来,产生了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几十篇和无名的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做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变得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

小结:斯诺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起初的疑惑、担心,到后来的惊异、敬佩,无不和红军有关,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斯诺记载着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作为记者,本该情感上保持中立,但是红星的光辉也就是红军的坚强意志、乐观精神,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产生了情感倾向。红色的火苗已经点燃,而且正在燃烧。

这正是标题“照耀”的含义。

  

  • 阅读(9)
上一篇: 《昆虫记》教学设计(蔡丽亚)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