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君《阅读课的姿态》阅读心得 2024-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活动的组织让课堂鲜活起来

                    ——《阅读课的姿态》读书心得

江阴市暨阳中学 曹玲君

“当我们的目光都曾停留在同样的文字上,我们便是有缘的人,便是‘心有灵犀’的人。”这是打开黄厚江老师《阅读课的姿态》就映入眼帘的一段话中的一句话。读完这本书,“心有灵犀”映射出来就是我最大的心得感受:阅读教学时,好的、有价值的活动的组织会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阅读本书,在认识不同体式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感受文体教学丰富魅力的同时,最让人受益的是黄老师善于用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让阅读教学变得鲜活灵动,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丰富深入。

通过梳理本书不同的教学案例不难发现,黄老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常常采用这样一些基本方法:

一.角色代入。很多时候,我们进行教学时和学生在听课时基本上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阅读和理解文章,而黄老师却让学生暂时忘记自己旁观者的身份,化身为文中的某个人或物,以角色的立场、方式来做事、说话或思考。例如在教学《猫》时,黄老师设计的活动是“写一段话表现被赶走的那只猫在邻居家屋顶上死去之前的心理”,这个充满创意的活动让学生沉浸于猫的角色,怀着悲悯之心去真切体察猫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添枝加叶。文本是阅读教学时的基本材料,但很多时候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仅依靠文本本身是不够的,因此适时的“添枝加叶”可以让教学更深入,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教学《背影》时,黄老师出示了作者父子关系的一组材料,让学生发现父子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从而理解文章中父亲为了消除矛盾和隔阂所做的种种努力,理解作者直到读了父亲的一封信才共情父亲的“不容易”。黄老师在文本的基础上,简单的一组材料的出示就让文本有了深度和力度,同时更好地带领学生去揣摩更深层次的作者的情感,正所谓“四两拨千斤”。

三.文本重塑。即以语言为抓手,通过文本还原、表达转换、内容压缩、内容扩展等活动,对文本形式进行加工改造,让学生在文本的解构与重建中体悟、辨析、探究,培养语感,深化对文本意蕴的理解。教学《葡萄月令》时,黄老师让学生把全文压缩为尽可能短的一段话,并给这段话加上标题,让学生体悟出本文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和诗化的语言的特点,进一步感知汪曾祺散文的风格。

四.多维理解。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比较和理解,从而更大化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古文《狼》时,黄老师分别从“两狼”和“屠户”的不同角度梳理文意,从而对人物的设置有了合理性的解释。教学《乡愁》时,简单的一个问题“什么是乡愁”,让学生根据诗歌、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对乡愁的多角度的感受和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这一个层面。

    黄厚江老师的阅读教学从不同的体例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时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让学生在千姿百态的阅读实践活动实现了与老师之间的“心有灵犀”,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鲜活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