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阅读课的姿态》阅读心得 2024-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散文教学中要注意什么

                         ——读《阅读课的姿态》的几点思考

黄厚江老师在《阅读课的姿态》之“体式教学的说法和课例”一书中,就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几类阅读课型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既分析了每一类文体的定义,也列举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的一些不妥的现象,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建议和操作方法。而后,附着多篇黄老师自己的教学实录。有理有据,给我们老师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接下来,我就“散文教学”这一块,谈谈我读后的收获。

第一、对于“散文”文体要明确。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用高度个性化的话语方式表达高度个性化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感受。所以,散文的教学不应该是不应该用模式化的知识点去圏囿学生的,比如散文要“形散神不散”的说法。在散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我们要做的是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读出“我”的情感来。这样才能读出个性化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受。

第二、我们要反思在散文教学中是不是太过于习惯于通过某一篇文章来上升到生活的普遍性,并且通过某一篇文章,来挖掘一类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做法都破坏了对散文的个性解读,都是抛弃作者本体的不当操作。在过去的散文教学中,我也常犯类似的错误。比如在教学《春》的时候,带着学生感受作者朱自清笔下的美好春光,感受“我”对春的盼望与礼赞,并带着学生品析文中的童真童趣,以及“虚实结合”与“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手法,和生动的修辞与传神的字词。甚至,要求学生仿照第五段“春风图”的写法,运用引用的修辞,并调动多种感官的手法,来进行环境描写的仿写小练笔。但是,为什么“我”要盼望这样的春天,为什么要赞美这样的春天,春天真的都是这样的吗?既然是散文,“我”为什么不去写眼睛里的春天呢?这些肯定和作者朱自清当时的个人境遇以及他所处的大环境有关。但是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交代。很明显,我的课堂教学,只是就文教学,并没有带领学生走近朱自清,没有进行个性化解读。

第三,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进行散文教学呢?黄厚江老师给出了几条路径,让我很受益。

首先,要通过个性话语方式的品读,体味作者的生命个体。即从感受、品读作者话语的个性特点入手,并由此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接着,通过个性化学习活动连接语文经验人生经验,即主要借助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

最后,通过作品的阅读认识和欣赏作者的个性风格,即要顾及作家或作者的风格和话语个性,关注作者在散文谱系中的位置。

在阅读了黄老师给的课例中,我发现句式的长短,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气词等这些都属于作者的个性化语言。尤其是在《葡萄月令》中,黄老师引用了汪曾祺女儿的文字,来佐证作者的乐观豁达。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在教学《春》时,是否也可以找到关于朱自清当时心路历程的文字作为个性化解读的佐证呢?!

在未来的散文教学中,我将会尝试跳出依篇教学的舒适圈,走近作者本人,带着学生品读作品的语言,认识和欣赏作者的个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