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50问》读后感 2024-09-2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50问》读后感

各位老师上午好,愉快的暑假已然过去,我们即将投入到紧张又忙碌的工作中。在假期中我阅读了一些书籍,有专业类的,也有非专业类的。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书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50》,这本书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主编,同时还有一线教研员和大学专业教师共同完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50问》以课程内容结构化为线索,梳理了课程实施的50个重点问题,有助于我们一线教师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本书将需要回应的问题分为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解,数与代数领域的理解,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理解,统计与概丰领域的理解,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理解,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这六个方面。

第一部分,回答有关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课程内容结构化,新课标是如何进行内容结构化的,内容结构化将给教师带来什么挑战等。

第二至第四部分,分别回答我们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主题内容的整合及其学科本质的理解。新课标在这几个领域下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且不同主题具有相同的学科本质。如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怎样理解这两个主题的学科本质,同一主题的内容之间有何关联,如何基于主题对相关内容和学生学习进行整体分析,进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是我们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

第五部分,回答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相关问题。《课标2022》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设计和组织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并将部分知识内容融入主题学习之中,这些变化都是实施新课标过程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新问题。

第六部分,是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课标2022》的实施必将带来教学与评价的变革,如何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怎样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如何改进教学评价和学生的作业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下面我想就其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与测量”这个主题结合具体的课例和大家简要进行交流。

课标2022版为了体现课程内容结构化,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把原来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四个主题整合为两个,分别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以及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其实这两个主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刻画图形既要从图形特征认识图形,也可以从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研究图形的性质,以这样的方式认识图形,也体现了新课标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思想。

比如将一个点进行平移运动,运动后的轨迹是一条线段,这叫点动成线。将一条线段沿着垂直于自身的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平移后的轨迹是长方形,这叫线动成面。如果将一个长方形沿着垂直于自身的方向进行平移运动,平移运动后的轨迹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这叫面动成体。线段除了平移还可以进行旋转。比如说圆的形成,我们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绕一个定点旋转360°形成的曲线图形,蕴含着从定点到定长的点的运动轨迹。从运动的视角认识图形,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圆的认识》是上学期缪宁老师参加江阴市青苗班教学大比武的赛课课题,当时我们邀请了无锡锡山区范主任带领的教研团来校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他们带来的这节课就是从运动的视角来揭示圆的本质特征,设计巧妙,让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以上的课标理念。具体表现为:

一、在观察中初步感受圆的形成要素

课堂开始从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请学生观察园林工人和体育老师画圆的视频,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园林工人在画圆时先要怎么办?把线拉直是干什么,小车推动又是干什么呢。体育老师画圆还是围绕这些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想定长在哪里呢?定点又在哪里呢?学生只要观察这些例子,而且这些例子都是他们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离他们的生活也不远,所以他们能够轻松地回答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提炼数学要素。第一个板块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动态视频中感受圆的形成,找到形成圆的关键要素。

二、在活动中再次感悟圆形成的关键要素

当然学生对于圆的形成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学生通过前面观察,他们脑子里面留下了定点、定长、动点旋转一周这几个关键要素。在创造圆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去联系形成圆的关键要素。操作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带孔的尺子和一头系着小灯的绳子,首先是带孔的尺,用钉子固定住就是定点,那么定长在哪里呢?运动的点在哪?因为尺子一头固定住以后,另一头是可以转动的,小朋友自己捣鼓一下就出来了。还有一个工具是小灯,小灯甩起来就形成了很清晰的运动轨迹,他就看到一个圆了,而且很好玩,很新奇。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定点在哪里,动点又在哪里,这里有定长吗?这个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很形象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了圆的形成过程。

三、在比较中抽象出圆的概念

再接下来的版块就是让小朋友观察园林工人画园和体育老师画圆,还有刚才我们创造圆的过程,从数学的角度想一想,圆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强调要创设真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但是这个只是一个辅助支撑,那最终还是要进行数学化,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如果不经历这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还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没有到知识的本质上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他们看到有无数个点动态形成了一个轨迹。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于圆是怎样一种图形学生已经充分的感受和理解了,所以在设计认识圆这节课时,我们可以从运动视角让学生真正理解圆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就是圆的本质。学生在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学完以后你让他再去回忆圆是怎样一种图形的时候,他脑子里这个点动成圆的动态过程会很深刻。

四、在推理中概括出圆的特征

我们在上圆的认识的时候,通常是通过量和折发现半径有无数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然后再强调等圆或者同圆,其实通过折一折和量一量等方式来得出圆的特征还是浮于表面,圆的半径都相等,难道真的是量出来的吗?我们认为它是基于圆的本质的推理,如果学生经历以上这样的过程以后,小朋友再进行推理得出半径都相等其实很轻松。为什么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半径有无数条?因为前面都有孕伏,学生看到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他就能推理得出半径有无数条,绳子的距离不变,也就是定长不变,所以他们就能推理得出半径都相等。至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直接得出,所以这些特征他们都能够自己去进行内部的推理得到,这无形中又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视角和观点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可能会有与众不同的教学思路。以运动的视角可以打开学生对图形认识的新视野,从而可以深入概念的本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已经颁布两年多,这学期一年级数学已经全面启用了新的教材,以后各个年级也会陆续更换教材,在此我也想倡议全体数学老师能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一些有关新课标的书籍,比如这两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不仅有新课标一些重要理念,同时还结合一些生动的案例,很适合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智慧源于读书、思考、实践”好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同时也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