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成员参与张家港市第二十六届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展示活动
为深化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精准把握与新教材的有效应用,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4 月 10 日,张家港市第二十六届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展示活动在张家港世贸小学圆满举办。本次活动工作室的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通过课例展示、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全市小学英语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的专业成长平台。
本次活动围绕(新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Have fun after class、Unit 5 Fruit展开单元整体教学。上课教师围绕本次研讨主题,紧扣学科核心素养,执教了6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
世茂小学四课时示范:结构化教学,从书本走向实践
林莉老师执教三下Unit4 Have fun after class(第一课时)。本节课以“Have fun in games”为主线,绘制课堂活动路径;以素养为核心,定制学习目标序列。通过一起玩捉迷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课间活动的乐趣,自然引出课题,在Cartoon time环节,学生通过看卡通、听录音、读课文、分角色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整节课寓教于乐,借助丰富多样的活动,将核心知识巧妙串联,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张子叶老师执教三下Unit4 Have fun after class (第二课时)。本节课以“Have fun in clubs”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体会社团活动中的乐趣。课堂以“club”真实情境为载体,巧妙融合视听导学、角色代入、自由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然习得核心句型。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提升,充分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新课标理念。
陈叶老师执教三下Unit4 Have fun after class (第三课时)。本节课以子主题“Have fun in nature”为引领,通过四个步骤开展“Plan for your after-class activities”综合化活动项目,从词组到句子,再到语篇,逐层推进学习过程。教师融合校内外资源,丰富学生课后活动的选择;并结合教材中前两单元主题,引导学生选择或设计活动规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分享计划,培养学生课后时间管理与活动规划的能力。
朱雨婷老师执教三下Unit4 Have fun after class(第四课时)。教师通过“绘本研读—湿地寻踪—趣味分享”三个环节串联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探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互动问答梳理绘本内容,随后化身“自然侦探”,携带学习单深入自然,观察记录动植物。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自然奥秘,感悟乐趣无处不在。整节课将语言学习与自然教育相结合,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升表达能力,感受探索自然的双重乐趣。
双课时课例示范:聚焦单元统整,践行深度教学
第一课时:情境浸润中建构语言意义
工作室成员孙佳丽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Unit5 Fruit》第一课时,以富有节奏感的 chant 互动开场,通过师生共打节拍的沉浸式热身,迅速激活课堂氛围,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联结。在文本教学环节,她以递进式问题链为抓手 —— 从 “山姆与鲍比喜爱的水果是什么?” 到 “山姆如何用芒果施展魔法?” 再到 “为何选择芒果作为魔法道具?”—— 引导学生沿着 “学习理解 — 应用实践 — 迁移创新” 的认知路径,逐层解构文本内涵,在问题驱动中实现语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二课时:任务驱动下提升语言运用
工作室成员蔡爱萍老师承接第一课时,以单元主题为纽带,通过 chant 复现、卡通配音等形式自然衔接旧知,以 “如何利用水果开展活动” 的问题导入,聚焦 “制作水果沙拉” 的真实任务。她引导学生在观察卡通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通过 “你带了什么水果?” 的互动问答,将文本语言转化为生活场景中的交际用语。在达成文本熟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核心句型描述自备水果,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高效转化,让课堂成为真实语言运用的 “实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