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掠影
江阴市张蕾名师工作室第13次研修活动 2025-08-26
网站类目:活动掠影
学科融合·地理赋能

惊蛰过,唤新生。3月18日,江阴市初中地理教师全员培训在夏港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学科融合·地理赋能”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学生项目竞标展示、专家讲座等环节,呈现了一场以《美化校园环境》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全市地理教师齐聚夏港中学,共同研讨新课标背景下地理学科跨学科创新育人新路径。

活动伊始,夏港中学地理教师陈芳老师以《美化校园环境——校园花坛生态改造竞标会》为题,展示了一节跨学科地理实践课。课堂上,初一1班学生化身“校园规划师”,设计校园内新设建筑明礼堂前空余花坛区域,融合生物、数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围绕“花坛光照气候分区图绘制”“本土植物选育方案”“景观布局艺术性设计”“综合成本预算”四大任务展开探究。学生前期通过实地测量校园微气候数据、分析种植可行性、基本预算比较、手绘生态设计图等实践活动,将等高线判读、生态系统原理等知识点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工具,生动诠释了“地理为基、多科共融”的教学理念。

课堂共有7小组展开汇报,评委教师们就7小组给出的方案,现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投票,其中第2小组获得21票荣获最终改造方案,被授予“花坛改造设施许可证”。陈芳老师在课堂最后指出根据规划,该组将于3月31日前完成施工,为校园增添人文与生态相融的景观新名片,为此陈老师还利用AI技术复现清代江阴市著名园林设计师陈式金先生鼓励同学们。

课堂结束,地理教研员张蕾老师组织各个片区代表教师评课。各片区教师代表高度评价陈芳老师的跨学科地理实践课,认为其创新性整合生物、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资源,通过校园绿化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用地理眼光发现校园问题,用跨学科思维提出解决方案,是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落地范本。

随后,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孙怡老师进行主题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化实践——以“低碳校园”为例》的精彩讲座讲座立足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关联点,结合“双碳”社会热点与学生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开展碳排放调研、固碳实验、低碳装置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绘制校园碳足迹地图、分析植被固碳效能、模拟资源循环实验,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并走进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绿道徒步等低碳行动。项目依托校内外资源,将学科目标融入调研、实验、提案等环节,助力学生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及社会责任感,践行“让孩子创造着长大”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校本化范例。

最后,地理教研员张蕾老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转变观念,落实课标中10%课时刚性要求;二是深研课标教材,立足校情学情创新设计,如陈芳老师课例的校本化实践;三是强化教师跨学科素养,整合多学科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四是以“低碳校园”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践反思迭代优化;五是加强教研组协同合作,联合生物、化学等学科形成育人合力。她强调,主题学习需从“普适性方案”转向“个性化落地”,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培育学生综合能力。

本次培训以《美化校园环境》为实践切口,生动诠释了“地理跨学科赋能校园新生态”的深层价值——当地理规划图例遇见生态美学,当气候数据联动艺术设计,地理课堂便超越了学科边界,成为重构校园空间、培育生态文明的育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