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课标学习内容: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课标内容要求:说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实验目的:
1.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通过比较与分析,初步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3.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启动和停止。
实验器材:玩具车、钩码
实验过程:
1.提问: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有一辆玩具车,你有什么办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2.追问:假设桌子上的钩码是路障,遇到路障如何快速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特征?3.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小车动起来与停下来。
4.小结:在小车上施加力,就能让小车动起来与停下来。
5.提问:大家都学会了启动和停止小车。那你能让小车启动得快一些或者慢一些吗?说说看,可以怎么做?
6.实验方法指导:两人一组,每个做两次。第一次让小车启动慢一些,第二次让小车启动快一些。感受下用力的大小,同时阻挡小车的小朋友也感受下阻挡小车受力的大小。
7.小结:在小车上施加的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让小车停止所需的力越大。
8.提问:如果让这辆小车装一些物体,比如装上3个比较重的钩码,和没装钩码的小车相比,启动用力和阻挡用力又有什么变化呢?
9.实验方法指导:两人一组,相对而站,一人两只手同时启动两辆轻重不同的小车,一人在对面让它们停下来。感受下用力的大小,同时阻挡小车的小朋友也感受下阻挡小车受力的大小。
10.小结:小车越重,启动时需要的力越大,停止时需要的力也越大。
实验结论:
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小车越重或速度越快,启动时需要的力越大,停止时需要的力也越大。
实验评价:
序号 |
评价内容 |
评价等级(再相应位置括号里打“√”) |
||
☆☆☆ |
☆☆ |
☆ |
||
1 |
能够让小车动起来与停下来 |
能够让小车动起来与停下来( ) |
能够让小车停下来( ) |
能够让小车动起来( ) |
2 |
能够归纳总结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
能够归纳总结力让小车动起来与停下来( ) |
能够列举让小车停下来的方法( ) |
能够列举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 |
3 |
能够有序,规范合作的完成实验 |
能够有序,规范合作完成实验( ) |
能够有序合作完成实验( ) |
能够参与完成实验( ) |
4 |
能够仔细观察,体验实验活动,并能准确描述实验发现 |
能够仔细观察,体验实验活动,并能准确描述实验发现( ) |
能够仔细观察,体验实验活动,并有所发现( ) |
能够仔细观察,体验实验活动( ) |
5 |
及时整理实验器材 |
及时整理并收纳( ) |
及时整理( ) |
会整理( ) |
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 徐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