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建模法突破工艺流程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基于中考化学复习阶段的一节专题课,聚焦于工艺流程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工艺流程题是中考化学的重要题型,它综合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归纳、分析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在此类题目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缺乏系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本课以《天工开物》中古代冶炼技术为文化背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化学教学相结合,既体现化学学科价值,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工艺流程题的结构特点和命题规律
2.掌握工艺流程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策略
3.能够运用化学建模法解决工艺流程类问题
4.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建立
教学难点:工艺流程中各环节的原理分析和物质转化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天工开物》一书,介绍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天工开物一书,是我国一部综合性的古代科技著作。我们的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采矿、冶金、制盐、制糖、酿造等等多方面的技术。
播放古法炼铁视频片段,引出工艺流程题的重要性:"我们不断生产和创造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产品,在这一方面化学有自身的学科优势。在中考中也有这样一类题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工艺流程题。"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命题探索工艺流程题的命题规律
2.通过化学建模掌握工艺流程题的分析思路
3.通过真题训练归纳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二)自主命题,探索规律(10分钟)
呈现磷铁矿制备铁粉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由磷铁矿主要成分为碳酸亚铁,含少量二氧化硅等杂质制备铁粉的一种流程如下图。
要求学生根据流程图信息,每人至少命一道填空题,记录在学案上。此活动旨在让学生从命题者角度思考考查重点。
学生分享所命题目后,教师展示专家命题(无锡中考题),对比分析命题角度对照同学们出的题目,我们一起看看专家出了哪些题,这道题是前年的无锡中考题,专家都是从哪些角度来命题的。
师生共同总结流程题常考内容,教师归纳展示工艺流程题的六大命题规律。
(三)化学建模,掌握思路(15分钟)
教师讲解流程题解题方法:"面对工艺流程题,我们该如何解题呢?其实流程题的解题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思路,今天我们就利用化学建模法来突破工艺流程题。
建立化学建模框架:
1.仔细审题、寻找目标:找到整个流程的原料和产品
2.精读流程、思考原理:找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反应
3.预处理分析:原料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4.核心反应分析:辅料添加的目的和发生的化学变化
5.产品分离提纯:根据产品性质选择合适方法
6.循环利用分析:物质循环利用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以磷铁矿炼铁为例,引导学生搭建流程模型:
原料分析:碳酸亚铁(有用成分)、二氧化硅(杂质)
预处理:稀硫酸酸浸目的及反应原理:FeCO₃ + H₂SO₄ → FeSO₄ + H₂O + CO₂↑
核心反应:添加碳酸钠溶液的目的及反应原理:FeSO₄ + Na₂CO₃ → FeCO₃↓ + Na₂SO₄
产品转化:碳酸亚铁在空气中转化为氧化铁,再被碳还原为铁粉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模型构建和题目解答。
补充讲解原料预处理的常见方法:碱浸、水浸、过滤、粉碎、研磨等。
(四)应用迁移,小组探究(8分钟)
引入现代科技背景:时间进入21世纪,当代的中国依然在很多领域位于世界前列,例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其中用到的锂电池,我国的制造水平和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呈现碳酸锂生产锂电池的工艺流程,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运用所学模型分析:
原料和目标产品识别
预处理阶段分析(除镁、除钙)
核心反应分析(碳酸钠与硫酸锂反应)
产品提纯方法选择(基于溶解度数据选择洗涤方式)
学生代表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指导。
(五)独立解题,巩固提升(7分钟)
引出资源回收环保主题:"经过工业生产得到的金属可以应用于汽车、手机、ipd等诸多领域,当这些产品报废时,我们不要随意丢弃,除了会造成环境污染外。也会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
提供金属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方法。
(六)总结提升,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流程题解题宝典,系统梳理解题策略。
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化学建模法来解决工艺流程题,同时我们在感受化学学科魅力的同时,也体会了我们东方大国的古代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山河辽阔,人间星河,无一不是化学,繁荣盛世,科技强国,吾辈理当奋进。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繁荣强大贡献力量。
五、教学特色与反思
本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色:
1. 文化传承与学科教学融合:以《天工开物》为文化载体,将古代科技智慧与现代化学教学有机结合,增强文化自信。
2. "教-学-评"一体化:通过自主命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命题思路,更好地把握考查重点和解题方向。
3. 模型化思维培养:通过化学建模方法,将复杂的工艺流程题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降低认知负荷,提高解题能力。
4. 现实联系与价值引领:选取新能源汽车、资源回收等现实案例,体现化学学科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节课通过循序渐进的环节设计,实现了从方法指导到应用迁移的教学过程,兼顾知识技能掌握与学科素养培养,体现了化学教育的育人价值。本教学设计通过系统的方法指导和丰富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构建解决工艺流程题的思维模型,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价值观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六、板书设计
工艺流程题解题模型
1. 审题找目标:原料→产品
2. 预处理阶段:除杂、粉碎、研磨...
3. 核心反应:主反应、辅料作用
4. 产品处理:分离、提纯、洗涤...
5. 循环利用:节约成本、环保
6. 规范作答:科学表述、准确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