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 2020-05-05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

江阴高级中学   方亮

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要乐于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说:“读书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银河里的星星、中华瑰丽的五千年、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读书要读经典的书,要通读而不是片面的读,要整体读而不是碎片化的读,要读问题、读框架、读行为、读思想、读风格,要抓住概念分析,做好文本摘录,重视吸纳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与支持(实践)。

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观乃用目,察乃审之”。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发现都离不开周密、精确、系统地观察。有人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教育科研需要深入课堂观察,观察创新之处、细节之处、问题之处,进而聚焦改进之处。

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要敢于质疑。“心有所疑,就正于人”。《汉书.陈遵传》说:“竦居贫,无宾客,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南史·儒林传》载:“(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南宋陆九渊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科研须敢于质疑精神,但质疑不是子虚乌有,也不是拾人牙慧,须科学地“摆质疑之舟”,方能“入花明之境”。

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要勇于实践。实践乃“主观见之于客观”。《荀子·儒效》载:“不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有所成就,须亲自实践。教育科研要躬身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贯通本体论、认知论和方法论的和谐统一,此乃“阳明《大学问》教典是也”。

教育科研不是牺牲,而是创造;不是进级的手段,而是教育的要义。它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值得我们有心、用心,开心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