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观察记录
花园中心幼儿园中6班建构区观察记录(江阴辅延中心幼儿园 李小霞)
对象:中班6班5名幼儿
时间:2025年6月9日区域活动时段
我看到的:
活动伊始,幼儿穿梭于材料架间。幼儿A、B、C目光锁定纸杯、易拉罐,凑在一起小声说:“像上次看的塔楼照片,用这个搭高楼!” 三人快速抱走纸杯、易拉罐堆在操作区。幼儿D、E直奔彩色雪花片,E边拿边念叨:“要搭花园,就像户外小花圃那样!” 两人捧着雪花片,还不忘从黏土筐抓出彩泥,显然关联起“花园里有植物”的生活经验 。五个孩子分成两组开始搭建。
1. 塔楼组(A、B、C):空间认知与问题解决
①.层级搭建:A先将4个纸杯倒扣,摆成正方形,喊:“底座要稳!” B把易拉罐竖直塞进纸杯孔,C接力叠放第二层纸杯,可纸杯总往一侧歪。B调整易拉罐间距,“这样对称,就不晃啦!” 三人反复调整层间对齐度,感知垂直空间的平衡逻辑 。
②.功能拓展:C发现易拉罐上的图案,提议:“当装饰,像塔楼的窗户!” 于是每层选不同图案易拉罐摆放,赋予材料“装饰符号”意义,把“建筑搭建”拓展为“场景创作” 。
2. 花园组(D、E):创意联结与经验迁移
①场景构建:D用红色雪花片拼五瓣花,插在绿色片上,说“这是玫瑰,花园里有的” ;E用蓝、紫片拼出弯曲长条,“这是小溪,花要种在溪边” 。两人又用彩泥捏出蘑菇、胡萝卜,往雪花片围起的“土地”上摆,把“花园观赏”经验,延伸成“可互动的生态场景” 。
②结构创新:拼大花朵时,E尝试“三片黄的当花心,红的围一圈”,发现新组合更像向日葵,欢呼“这样更好看!” 主动探索材料组合的创意表达,突破已有拼插模式 。
我想到的:
1.有意义学习特征提炼
幼儿在建构区,主动关联“建筑、花园”等生活经验,通过材料操作探索空间结构、创意组合,又在社会互动中交流策略、解决矛盾,深度契合有意义学习“经验联结 - 主动建构 - 社会互动促发展”的核心逻辑,实现认知(空间、审美 )、社交(协作、协商 )、创造(场景创新 )能力的协同生长 。
2.支持策略优化
①投放“建筑剖面图”“花园四季变化”绘本,组织参观园外真实建筑、植物园,丰富幼儿对“结构功能”“场景演变”的认知,为建构提供更具深度的经验素材 。
②补充“弯曲管道(模拟流水 )、镂空积木(替代部分雪花片,探索透光效果 )”等异质材料,鼓励幼儿混搭新材料与原有材料,激发“功能 - 创意”的多元联结 。
③活动后开展“建构故事墙”分享,让幼儿用绘画 + 讲述,回溯“怎么想到搭这个的”“遇到问题咋解决的”,显性化梳理学习过程,强化经验迁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