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的破与立中提升课堂对话品质 2016-08-1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在教材的破与立中提升课堂对话品质

 

一、基于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对话教学,再造课堂流程展开对话

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基于课程标准的对话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对话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方案、设计对话活动。要求教师“象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因此,我在准备对话教学时,打破了原先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把课堂按照对话内容、其功能和特点进行流程再造。新的课堂流程共分五个环节:

目标定向:师生共同明确对话和探究方向,确定核心问题及对话话题。

学生先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对话材料进行生本对话,为合作对话做准备。

合作对话: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点拨拓展:教师依据合作对话情形,根据学生展示效果,适时点拨、梳理和引导,师生展开深度对话。

反馈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成果和对话过程予以精当点评。

为了使课堂对话更加高效,实现对学生课堂互动的可控性,我开发了与课堂流程相一致的学与教的载体:“课堂学习模板”。“模板”明线是学生学习的流程,暗线则是教师教学的流程。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呈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对话。内容不仅有适合学生操作的“学习目标”,而且提供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而设计的对话文本、对话方法和形式等。

这样,整堂课的活动不再是按照教材顺序展开,而是根据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思考,以及对学与教的过程、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后巩固的思考,整体地进行了一体性设计。师生不囿于教材,根据课堂流程自由展开对话,便能容易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随机产生灵感,进行生命的相遇,生成一些精彩且充满智慧的课堂对话。

二、把对话导入到现实生活,艺术形式和手段实现对话创生功能

英语学习的普遍规律大体上可以概括出下列一些:由原结构到新结构、由单模式到复模式、由接受到表达、由模仿到创造。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自于生活,必须还原于生活。英语学习是艺术性活动,艺术是生活的结晶。因为语言的学习、发展及运用,既具有艺术的所有基本特征,例如创造、美感、节奏、灵感等;又包括在英语学习中各种专门艺术形式和手段的运用,如英语游戏、英语歌曲、英文诗歌、英语图画、英语情景剧等。其内容都与学习者的思想、感情、修养等相和,产生共鸣。

为此,我就经常把这些英语学习的艺术形式和手段作为设计对话的载体,努力创设情境,把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对接,模仿和再现英语文化语境,由生硬的、枯燥的文本导向鲜活的、生动的生活。这样,学习者就后会很容易进入真实的、自然的、自由的语言对话之中,进入艺术再创造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语。

除去灵活运用多种英语艺术形式和手段之外,我尤其把表演情景剧作为提升对话品质的主打项目。我鼓励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或根据课外阅读文本选择剧本自行进行编排,布置简易的场景,准备简单的道具,设计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和旁白加以表演。有时在课堂上表演,有时干脆直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草地上、商场里等地方去表演。

这种形式的对话教学,同样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容,根据需要重新寻找和创新对话形式和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和想象余地,激发了学生主动说英语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社会文化。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与合作精神,训练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话品质自然得到提升。

三、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捕捉生发资源,建构对话新意义

目前英语对话教学的误区是,一方面教师认为对话即“谈话”,夸大了学生的自由,出现主题缺失的对话局面,忽视了对话的共生性;或者认为对话即“问答”,交流受到正确答案的限制,对话的思路受到阻塞,学生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另一方面对话过程中学生由于散落在课堂里,学生的集体共享思维过程缺失,课堂上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有效的合作意识难以形成。

为了摆脱英语教学中这些误区,追求高品质的对话,近几年我创建了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它是按照教学相长的原则组建管理单位,学期在综合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将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划分成相对平行的10个左右的单元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即ABCD四个层次,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每个“学习型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有自己的组织结构。

这就方便了对话的具体操作,英语对话教学中常见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很容易的就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为核心的完整的网状对话结构,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对话以及合作学习中单一的生生对话,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对话合作的机会。

比如,在笔者实践的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中,其中的“学生先学”环节就是实现生本对话的自由阵地,学生在这一环节里,根据第一步“目标定向”师生设定的学习目标,在自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作者和编者的意图,进一步深化认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提供对话素材和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应指导学生在遵守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对其中的“不定点”进行生发。

“合作对话”环节主要是实现生生对话的场域,学生在这一环节里,以“学习型组织”为基本单位,或在“组织”内部俩俩对话、四人对话,或“组织”之间展开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首次机会要让给水平稍差的学生,一人代表本组发言时如果有漏洞或不足,本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及时补充。鼓励组织内部的创新与生成,如果组织某一成员有创建性发挥,就当堂为该“组织”加分,并计入课堂评价档案,每周一汇总表彰。奖励不以个人为单位,而以“组织”为单位,A层学生与它组A层学生比,B层学生与它组B层学生比,每个人都有赢得第一和获得表彰的可能。因此学生们为了本“组织”荣誉而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活动中来。

“点拨拓展”环节则是实现师生深度对话的主要空间,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素养、文化背景与生活经验,在与学生对话中实现点拨、梳理和引导,对话的过程也是“头脑风暴”的过程,学生在这种情境里,思维容易被迅速激活,表达的欲望强烈,对话内容、情感、形式就会出现奇妙的智慧生成,就会促使对话自觉建构新的意义,课堂对话场面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由于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学习语言知识本身会出错,语言的交际运用更加会出错,导致英语课堂会比其他课堂有更多的错误。因材,我把学生在对话中出现的错误当做一种难得的课程资源,纠错者与答错者同样赢得鼓励,这样就会加深他们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但使学习变得有趣,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空前的调动。课堂对话中产生错误的时候,正是师生在课堂上对教材重新调整、生发学习资源的最佳时机,是对话品质提升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策略。

这样的课堂,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的学生,而是一个个的小团队,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以团队形式出现,因为每个团队都有严密的组织原则,加上多元评价思想的渗透与以人为本、民主思想的关照,课堂上的对话就实现了师生、生生平等地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激发了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对话的愿望,每个人在欣赏和尊重中主动向对方敞开心灵的窗户,在对话中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

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合作。同时,教师自身自觉的专业化成长是提升高品质对话的基础,教师要不断地进修学习,读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及时把握最新教学思想和方法,了解最新阅读、对话资源。也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多读书、多研究,沉入到生活和世界中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这样,师生才能在基于课程的高度上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才有能力在对教材的破与立中提升课堂对话品质,实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简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指出: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革命。它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是敬畏每个生命和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

但是,根据对自己多年教学的反思和对同事课堂教学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对话时基本仅是围绕教材和教参,首先确定好教学重难点,然后再选择相关的操练方式,目的主要放在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内容的熟练程度上。也就是说,在英语对话教学设计和课堂具体实施上,往往“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忽略了追寻对话教学的“高品质”目标。

 

推荐理由:要想实现在课堂上提升对话品质这一目标,必须站在课程的高度上,在教材的破与立中寻找突破。此文详细阐述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

  • 阅读(537)